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 目前天问一号各系统状态良好
2020-08-02 17:32:1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侯嘉慧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宇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2日上午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太空中飞行230个小时左右,距地球约300万公里,各系统状态良好。

  8月2日7时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介绍说:“(此次)修正的幅度很小,因为我们火箭打得很准,火箭打的偏差非常小,所以修正的量很小。第一次不仅仅是修正一下轨道,而且要试验一下我们的轨控发动机,也就是3000牛发动机的性能。之前我们都在地面做了充分的验证,但是上了天以后,这是它第一次开机,我们要试验一下它实际在轨的性能。所以有两方面的考虑,(结果)都很正常。”

  轨道修正是地火转移段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完成探测器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的轨道上。这与现在很多汽车都具有车道保持功能类似——如果车偏离了自己的车道,就会自动修正方向,让车回到原本的车道上来。但不同的是,火星探测器要修正的不仅仅是飞行方向,还有飞行速度等多个变量。而在茫茫太空中,探测器也没有道路标线作为参照物,因此难度很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系统产品保证经理饶炜说:“说简单一点,靠运载发射,我们的目标点就是要准确到达离火星上空400公里高,而且误差应该是很小,我们允许的误差也是不会超过100公里量级。但是你想,我们到了1.91亿公里以后,我还要实现100公里的误差,难度是非常高。不能把所有的压力压到头一次发射上面,所以说这种误差靠逐渐逼近、逐渐修正,最终实现这么高的精度。”

  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深空机动和中途修正这两项重要任务分别意味着什么?又有哪些看点?饶炜透露说:“修正变轨主要是为了修正各自变轨下的残差。深空机动不是误差的概念,它是我们任务需要——到了那个时候,必须得做一次深空机动,否则的话它到不了火星。简单来说,它是把我们探测器的运行方向做稍微的调整。因为我们考虑能量最省,它其实是瞄着火星方向,但是做了适当的一个偏移。飞了两个月以后,我们要把偏移量给调过来。”

  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旨在一次性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并实现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等的研究。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作为开放性的科学探索平台,与法国、奥地利、阿根廷、欧空局等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多项合作。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