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2020-09-12 08:03:5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编辑:靳松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央视网消息:厦门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40年来先行先试,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外贸投资并驾齐驱。11日晚的《新闻联播》用单条新闻播报相关情况,而近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五大经济特区,专家记者深入厦门基层实地走访调研,穿越科技之门、开放之门、经济之门、生态之门,感受“大厦之门”独特魅力,以及当年一位副市长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能力的积极实践。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厦门在早期四个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小,而如今,厦门正奋勇前进,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截至7月,落户厦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近2000家,产值占厦门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有8条规模超过千亿的产业链。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最近,78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厦门,总金额800多亿元,涉及高端电子信息、软件信息服务及新基建等多个领域。“主要是看好厦门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蒋海认为,自贸区本身就带有一些产业的聚集,本身也有跨境的交易,正好他们公司可用区块链技术来服务产业。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服务企业超过7600家,服务个人超过9万人,汇聚各方数据超过10亿条……以厦门“单一窗口”平台为基础载体的厦门自贸片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单一窗口”数据资源共享体系优势,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各类数据汇聚互联和共享应用。而在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依托个人信用、已实施两年的“白鹭分”,以大数据公益服务为导向,民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正为特区市民生活提供诸多便利。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其实早在1984年,厦门就开始筹建经济信息中心,当时叫计算机站,1985年改名。当年这位副市长认为,特区要发展市场经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光有机场、码头、通信设施是不够的,还要打造宏观的“千里眼”,准确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信息。这被认为是势在必行的事,并列为全市八大工程之一。

  厦门是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城市,产业规模近5000亿元,其中,触控屏模组研发生产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并已完成全产业链布局。落地厦门的全球最大的LED光源类高端产品制造和出口基地已经建成,第三代半导体也在这里形成了全产业链群。厦门市工信局局长吴新奎介绍,这里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显示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企业集聚区。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在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史料实物,全方位讲述经济特区建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个特区中,第一个修建机场的是厦门,第一个开办航空公司的也是厦门。以厦航为例,之所以口碑好“一是靠改革,二是舍得投入,三是服务规范,四是以人为本。”

  在纪念馆醒目位置展示着《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当年制定这个战略,很难在短期内体现出效果,甚至被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但当时却在这位副市长坚持下,组织100多位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研究,围绕对台问题、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建设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21个专题的研究,而最后一个专题就是《厦门市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40年来,厦门不仅发展成为创新创业之城,还是一座生态花园之城。在城市建设中,厦门坚持把山边、海边等最好的公共空间留给老百姓。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当年这位副市长提出,发展特区经济的同时,一定要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为厦门的子孙后代保护和创造一个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筼筜湖曾是连着外海的天然湖港,海水可流到城中,本是漂亮的风景区。但因80年代特区建设,工业废水都往这个湖里排,夏天成了“臭水湖”,蚊蝇满天飞。当年,厦门市人大专门会议通过治理决议并制定整套方案,但要花钱——每年1000万元,这在当时算是天文数字。连续3年总共投了3000万,终于完成第一阶段治理。当时参与治理者也包括这位副市长,他从这些事得到一个教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生产。经过几阶段治理后的筼筜湖如今景色优美,已恢复水清岸绿、白鹭齐飞的胜景,成为厦门最美“城市会客厅”。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这位副市长后来在福建省里工作期间,还曾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期间去过7次。在集美塔人文馆,丰富的声光电技术让“嘉庚精神”穿越时空,看到集美学村,大家对“诚毅”有更深感悟。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赞誉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而2014年的那封回信,更是把这种精神提到国家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

  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国家大事、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让越来越多华侨华人觉得“嘉庚精神”是可弘扬的,嘉庚先生的善行嘉德是可学习的。而这对于凝聚侨心侨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全民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有着现实和深远、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这位副市长后来在任福建省长期间,提出厦门应加快实施跨岛发展战略,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从2002年开始,“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成为厦门的战略目标。5条跨海通道将本岛和岛外相连,未来还将扩展到13条。

  30多年前的这位副市长,用一种着眼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甘为后人种树的精神,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张蓝图画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如今,这种精神在厦门依然延续,并成为神州大地的共识。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我们将按照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要求,”现在的厦门市常务副市长黄强说,“一本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方位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超越。”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厦门是一座有颜值、有前景、有作为的城市,有多重优势叠加。”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认为,已届“不惑之年”的经济特区成为多个国家发展战略使命任务叠加承载区域,将担负起新的、更高要求的国家使命。厦门将会和深圳、珠海、汕头、海南等其他经济特区一起,在经济富裕起来、城市发展起来、生活美好起来的基础之上,探索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在厦门市人民政府大楼上,最显要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熠熠生辉。

【经济特区40年】穿越“大厦之门” 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