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给我们描绘了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意义重大。
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总结了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对“十三五”规划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盘点,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当前及未来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意义十分重大。
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说:“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党中央以人民的健康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考虑,果断把疫情控制住,中国在整个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疫后复工复苏,返工,第二季度GDP基本上就是正的了,第三季度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中国很可能是今年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面唯一一个能实现正的和总量增长的国家,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经济总量今年可以突破100万亿大关,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消除了5000多万人的绝对贫困,到今年能彻底消除中国社会的全部贫困人口,这是很了不得的成就。”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科技上‘十三五’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比如航天包括深海探测器,上天入海,量子计算,在战略高技术领域有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台阶,这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而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作出科学判断,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国际上对我们有一些打压,包括通过贸易形式,技术打压,企业打压,各种打压都存在。现在环境都在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机遇,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我们收入水平提高了,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初始条件也具备了。”
刘俏说:“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到全世界27%,GDP接近28%到29%,再加上通过消费互联网,像产业互联网,来实现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也会带来生产力提升的空间,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关键在于怎么能够把这些机遇、机会变成现实。”
面对机遇和挑战,今后怎么干?全会要求,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黄群慧说:“于危机中寻先机,变局中开新局,习总书记原来强调过这个,现在是按这个方向去走。首先遇到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的经济率先恢复,这已经是一个先机;另外在变局中开新局,现在世界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提出了要加快形成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接下来如何抓住中国经济率先在疫情冲击中恢复这个先机,努力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所以这两句话很关键,也体现了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要想干得好,目标很重要。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际,确定下一阶段的远景目标非常必要。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建议》的突出特点,就是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与“十三五”相比,有很多新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把以前提的‘四个全面’的内涵有所调整,也就是说‘十三五’已经完成了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十四五’一个重点任务,‘四个全面’里面第一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针对目前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全会特别强调,“十四五”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新任务。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涉及创新、产业结构、发展格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民生、安全和国防等各个方面。
这份《建议》,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面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凭借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把这份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