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2020-11-18 14:44:4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位树理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村小组,地处大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直到上世纪末,仍保持着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山林狩猎的生产生活方式。全村共有17户58人,2014年全部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样一个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从曾经住茅草棚、刀耕火种、落后封闭,到如今住干栏式房屋、精耕细作、沟通外界,布朗山乡曼囡村的曼班三队村小组先后历经两次搬迁,到2014年,生产生活才逐步稳定下来。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2001年曼班三队村小组易地搬迁工作人员 现任布朗山农业中心农艺师 罗晓捌:离生产(老寨附近)路太远了,每次干活都要顺着河走,也不方便,确实不方便,也没有路,后来陆陆续续撤回去了。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原来早在2001年,当地政府为改变曼班三队村小组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将村民从深山中整体搬迁至公路旁统一修建的新房。然而,在随后的5年间,全部村民却又先后自发搬回了深山老寨。2009年,当地政府又再次把村民易地搬迁至与老寨一河之隔的现居住地,建了一系列配套设施,村民们才彻底告别了茅草屋。二次搬迁后,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50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2380元,但仍整体低于当年28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因此,2014年,全村17户、58人全部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曼班三队村小组仍然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寨。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勐海县布朗山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董辰: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当时我们县上带来了一些物资,米、油还有被子等一些物资发给他们。过两天我又进来看,结果发现好多家被子已经不见了,油也不见了,他们跟旁边寨子的人换酒来喝。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经过摸底调研,当地政府发现,生产方式落后,自然经济观念和“等、靠、要”思想严重,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与现代文明距离较远等,这些“文化性贫困”现象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5年,勐海县编制了《布朗山乡曼班三队拉祜族精准脱贫攻坚试点方案》,投入2671万元,建立46个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抽调4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进驻只有17户人家、58位村民的曼班三队村小组,通过扶双志(智)、改陋习、授技术,逐渐消除“文化性”贫困,对症拔穷根。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村小组组长 扎培:外面的人进来,我们村里有些人就悄悄在家里面,不敢出来,有些人就跑掉,不敢跟你说话了嘛。

  为了方便交流,工作队特地安排了3名拉祜族干部,他们还注意到,村民喜欢的交流方式也与众不同。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勐海县工会常务副主席 李娅玲:来教他们跳舞、唱歌,这样的方法是很好的,在唱歌跳舞,在一些娱乐活动当中,把我们工作元素贯穿进去,他们就很容易能够接受。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于是,曼班三队村小组成立了合唱团,把外面的老师和歌手请来交流,逐渐,拉祜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新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以及学习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性,也都通过歌曲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村民。而只要有机会,工作队就带合唱团走出大山参加比赛,或带村民到外面考察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勤劳致富主动性和扩大再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如今,曼班三队村小组水田面积从原来的71亩扩大到92亩,水稻、玉米每年都可收两季;大叶苦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60亩扩大到现在的464亩,户均茶园27亩,成为村民们收入的可靠保障。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陈规陋习逐步得到克服。2018年,曼班三队村小组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绝对贫困,脱贫出列。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云南省扶贫办主任 黄云波: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防止返贫的制度机制,突出素质提升,抓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努力实现贫困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曼班三队村小组:培养后备干部 巩固脱贫成果

  曼班三队村小组的整体脱贫,很大程度上是在政策指导、驻村工作队帮扶的基础上干成的。4名驻村工作队员终究是要回家的,当地如何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帮助曼班三队村小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呢?

  我们的记者11月中旬来到曼班三队村小组的时候,正值当地农闲时节,水稻、玉米、谷花茶都已收完,进入村庄略显冷清,一问才知,村里不少年轻人正利用农闲外出打零工赚钱。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村小组组长 扎培:二三十个人出去的。一部分我介绍出去的,一部分他们自己会去找。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扎培今年22岁,16岁时走出村寨到外面打工,是村里年轻人中外出打工第一人,在茶园、田地、工地、修车厂里都干过,因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去年被村民们选为村小组组长,他是布朗山乡最年轻的村小组长,月初刚喜得贵子,初为人父,身上又多了一份担子。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扎培喜欢玩手机,网上购物,发朋友圈,在他的朋友圈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帮村民们带货的动态。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云南这个中缅边境58人的小村子怎样实现脱贫?

  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村小组组长 扎培:明年我们家工作队就要走了,我也跟工作队学习,以后我们家工作队不在的时候我也照样管下来,像我们家工作队一样,这是我的责任。我们也出去转过外面世界,看看别的寨子有多富,我们家现在落后,慢慢来,慢慢干,自己不懒就会慢慢变得像外面的人家了嘛。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