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不忘曾经并肩】清明节追忆与中国共产党结缘的国际友人:医者仁心
2021-04-04 11:43: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斯路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 刘轶瑶 薛媛 周欣):从创立初期的刚健质朴到如今不断带领人民创造中国奇迹,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散发出的魅力也不断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比如马海德、白求恩、柯棣华等来自多国的医生,他们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战场流血出力,或为中国革命事业与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至今仍是中国同行及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这个清明节,记者为您讲述这些与中国共产党结缘的国际友人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他们拥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有这样一位美国医生,他给自己取了一个非常东方的名字“马海德”,后来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上世纪30年代,26岁的洋博士马海德到中国考察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原本计划只在中国停留一年,但当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国政府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留在中国。马海德夫人苏菲曾回忆说:“马大夫慢慢意识到边区实在缺医少药,觉得人们很需要他,他也意识到一个人应该做一些人们所需要的事情,到最后斯诺离开(中国)的时候,他下决心要留下来。”

  在共产党人面前,马海德从不把自己看作是外人。他申请参加红军,后来又成为了中共党员。毛泽东、周恩来都曾接受这位“洋大夫”的治疗。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中国国籍的马海德还为新中国控制传染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另一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外国医生是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生白求恩,他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率领医疗队来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部队里担任卫生顾问。在随部队征战的过程中,他参与筹建医院、培训医务人员、改善医疗设备、编写医疗手册……最为感人的是,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率,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曾连续两昼夜做了71场手术。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董德兵在采访时表示,白求恩对中国人的影响不可估量,在中国人心目中,他至今依然是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代名词之一。很多中国人都能背诵毛泽东为纪念他而撰写的文章,中国好几所高水平医学院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董德兵说:“白求恩精神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卫生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我记得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表现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对同志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天我们缅怀为中国的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国际友人,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援外医疗队精神,服务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里的柯棣华墓 摄影:薛媛

  抗战时期,中国大地上的国际友人并不鲜见。印度援华医疗队是当时第一批来自亚洲的国际友人,孟买青年柯棣华也因此与中国结缘。

  1940年,柯棣华到达河北唐县,被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兼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当时的医院条件简陋,用的是老百姓的民房,手术台就是土炕。柯棣华克服重重困难,和大家一起把土炕改砌成单铺,防止病人交叉感染,尽全力给病患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柯棣华纪念馆工作人员霍红介绍:“他(柯棣华医生)在医院的工作也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聂荣臻司令员称赞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边区科学家’;医务工作者称赞他为‘第二个白求恩’;他对待同事、伤病员都是非常和蔼可亲。”

  同年秋,“百团大战”打响。为第一时间救助伤员,柯棣华率领一支巡回医疗队前往一线。柯棣华医疗队队长任鸣皋回忆说:“非常苦,非常危险。炮弹打下来,让他们退后,他们说‘我们退后了,病人怎么办?不退!’前线下来的伤病员很多,柯棣华就是因为中文学得好,所以在病人成堆的时候,他没有浪费时间,不用通过翻译来问。他直接问,病人跟他说,直接就医好了。”

  柯棣华在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个月后,柯棣华因癫痫病发作不幸逝世,年仅32岁。

  在延安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送来亲笔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5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如今,柯棣华的塑像与白求恩的塑像一同并立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董德兵表示,以白求恩等为代表的国际友人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激励了世界各国人民抗击法西斯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

  董德兵表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他们都共同拥有的是投身中国革命的热情,以及对中国非常真切的爱。比如他们来到中国之后,他们都非常关切中国的命运,尤其是对中国底层百姓的苦难充满着同情。他们亲眼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战争罪行,也看到了工人、农民、学生冒死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当中。他们(的精神)不仅激励了亚洲各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也增强了欧、美、北非人民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