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祝愿两岸同胞端午安康(两岸观察)
2021-06-11 12:20:5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今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会缅怀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划龙舟、包粽子等。不过,今年台湾地区新冠疫情一直延烧,澎湖、屏东、高雄等地的龙舟赛宣布停办了,多数台湾民众只能宅在家中包粽子、立鸡蛋、挂艾草、戴香囊等,过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端午节。

  台湾地区的端午节、春节、中秋节,与大陆一样,一直都是一年里的三大传统节日。在台湾过端午节,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门前挂艾草、小孩配香包等,还有取“午时水”、立鸡蛋、吃茄子、吃煎堆等。传说其中的取“午时水”和吃煎堆都跟郑成功有关。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大军一路开到了大甲铁砧山,急需粮食和水,却找不到水源。情急之下,郑成功插剑入地,祈求泉水涌现。谁料想,他拔剑之后果然山泉喷涌。当时正是端午节的午时,此水便被称为“午时水”。从此,“午时水”声名远扬。每年端午节午时,民众就求取“午时水”,以保平安。据说,用“午时水”泡茶或者酿酒特别香醇,生饮还有治病的奇效。当地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煎堆”又叫“煎锤”,是台南地区端午节时的一种吃食。传说郑成功率军入台之初,军粮匮乏,端午节无米包粽子,并不富足的台湾民众闻讯,争着给郑成功的军队送来薯粉、花生、豆类等食品。郑成功下令将这些食物掺和在一起,油煎成“堆”,以度端午节。此后,台南人过端午节就以“煎堆”代替了粽子。

  不管是吃粽子还是吃煎堆,或者取“午时水”,它们的深层涵义都有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记忆。台湾岛内绝大多数民众的祖先都来自福建省、广东省。清朝嘉庆年间,福建人陈天杰等人在海上经历了狂风暴雨后到达台湾淡水,受到早期移民抵台的吴沙等人的接待。从那个时候开始,渡海赴台的大陆人就祭祀“水仙尊王”,其中,他们供奉的就有爱国诗人屈原。可见,台湾地区传承的端午节始终与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有关。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开始,台湾地区大力推广中华文化,屈原的故事家喻户晓,吃粽子背后的历史传承和家族记忆更是代代流传。

  但是,民进党当局一直试图割断两岸中国人之间的文化纽带。自从2016年再次上台执政以后,民进党当局变本加厉、挖空心思地推行“渐进式台独”,大搞“去中国化”,极力抹除台湾年轻一代的中国印记。他们修改课纲,把中国史合并入东亚史、降低语文教学的文言文比例、去孙中山、去孔子、不再遥祭黄帝陵、降低祭祀郑成功的规格等等。对于传统的端午节,绿营分子们恬不知耻地说“韩国人、越南人也都过端午节”“端午节不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等等,真是可笑至极。

  不管绿营分子如何绞尽脑汁地撕裂中华文化,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同传承着中华文化、同过端午节这个事实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因为海峡两岸就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又到一年端午时,祝愿两岸同胞端午安康。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员李平撰稿)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