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为耕地装上“火眼金睛”
来源:阜阳日报  |  2022-05-05 11:59:27

  原标题:为耕地装上“火眼金睛”——我市探索耕地保护新举措观察之一

  编者按

  “万物土中生,有斯才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住老百姓的饭碗。作为“百亿江淮粮仓”,阜阳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新举措,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全市各地探索耕地保护的新举措、新亮点,敬请垂注。  5月4日10时许,屈大强又一次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国土高点监控预警平台”APP,远程查看辖区耕地动态。在他的操作下,视频角度不仅可以360度旋转,画面还能拉远拉近。视频画面里,一望无际的麦田在春风吹拂下轻轻舞动,长势喜人。

  屈大强是太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蔡庙管理所所长。今年3月份,“智慧国土高点监控预警平台”在蔡庙镇投入使用,通过分布在各通信铁塔上的5个高清摄像头,实现了对全镇3.5万亩耕地的24小时不间断巡查。

  “高空看、智能判、地上查、网上管,减少了靠人力巡查的工作量。”屈大强介绍,以前,所里的3名工作人员每周对全镇耕地巡查一次,往往要花费一整天时间。现在,点开手机APP就能随时随地查看耕地情况。

  高清摄像头的“火眼金睛”,不仅节省了人力,也让占用、破坏耕地等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每当发现推土机破土等可疑情况时,预警平台就会自动报警,确保耕地保护监管‘早发现、早制止、严打击’。”屈大强告诉记者,系统投入使用没几天,所里就通过平台发现一村庄有人在耕地内取土,当即联系村干部前往制止,使这一破坏耕地问题得以及时发现、解决。

  实时守护蔡庙镇耕地的“智慧国土高点监控预警平台”,如今正在太和全县的耕地保护中“大显身手”。目前,该县各乡镇已安装高点监控257套,可实现对全县98.75%耕地的可视可控,且能够对耕地范围内的施工建设、动土堆土及施工材料、工程车辆、活动板房等准确识别并发出预警。系统运营以来,已派发耕地“非农化”疑似问题300多起,核实违法行为6起,对耕地“非农化”起到了有效预警作用。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严格做好违法用地防控,坚决打击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太和县利用信息化手段与人工巡查相结合,将监管窗口前移,形成线下、线上一体化的管控机制,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情况发生的实践探索,为全市相关工作提供了经验。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2021年4月起,我市着力推进全覆盖、全天候、可视化、早预警的耕地保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高点监控信息采集系统及人工智能识别比对等技术手段,发现地貌变化、违规施工等事项,第一时间报警,并派发给执法人员和田长,提醒及时处置,逐步实现违法用地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已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其中太和县率先建成运营。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建好、用好耕地保护管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落实快速反应机制,加大违法用地防控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不断提高耕地保护水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阜阳日报 记者 徐立成)

编辑:刘旭东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