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国际锐评】看懂“紧日子”与“好日子”,了解中国政府支持率何以节节高
2022-03-11 20:31:1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

  退税优先考虑小微企业;继续推进惠企利民措施;进一步加大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能花,该给市场主体的钱一分都不能少……11日中国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如往年一样,民生热点占据了大量篇幅。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每年都能够领到两会“民生大礼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就业问题、保住老百姓的饭碗,就需要保市场主体。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冲击更大,但它们量大面广,吸收了绝大部分就业。据统计,全中国有1.5亿市场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数量达到1亿户,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可见,保市场主体,需重点关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今年,这些市场主体再次收到了“重磅大礼”。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在今年6月底之前,把小微企业的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到位;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帮扶政策向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倾斜……一项项政策释放的减税降费红利,对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进行精准帮扶。 

  “有就业才有收入,生活有奔头,也为社会创造财富。”——这句简单朴实的话语,说出了中国政府的政策逻辑:“保市场主体”就是最大的保就业、保民生;扶持特殊困难行业,也是让民众的生活有温度,让经济迸发更多生机。

  此外,中国政府还不断完善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今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建立大病医保制度,总体上城乡居民看病的报销比例能够达到70%……这些举措将为更多的中国民众带来红利,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减少因病返贫、因大病致贫的现象。

  更多的惠企利民政策意味着更多的财政支出。今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将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同时,地方政府被要求要当算着钱花的“铁公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出现“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表述。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民众能过“好日子”——这是中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这就不难理解,中国政府何以能够常年保持全球最高的支持率。今年初,全球最大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2022爱德曼信任晴雨表》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0年来新高。在国家综合信任指数方面,中国也位列全球首位。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认为,中国的治理模式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都是为人民的福祉而做出的决定。

  “政府要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目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总理记者会上释放的这一信息坚定明确。过去一年,中国政府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克服诸多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稳健前行,不断改善民生。新的一年,中国政府将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不断“爬坡过坎”,尽力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国际锐评评论员)

标签:国际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