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原创 > 正文
中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法改革之路
2022-04-22 15:54:3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馨叶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倩)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首场发布,来自中国各政法机构的负责人向中外媒体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改革举措与成效。中共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表示,十年来,中国政法机构推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改革之路,执法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法机构职能进一步优化,探索推进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进行改革,强化专职专能。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加强对移民及出入境的管理。整合司法部和原国务院法制办的职能,优化司法行政机关机构职能体系等。在22日的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有关负责人结合各自领域介绍相关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亮着重解答外界对中国审判透明度的关注。

  沈亮说:“在审判透明度问题上,世界各国都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中国也是如此。据我了解,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时候,世界上各个国家基本都是采取不公开审理。”

  沈亮表示,中国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范围仅限于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当事人提出涉及商业秘密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对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判。中国的司法公开无论在范围、形式,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公开范围上,我们不仅公开庭审过程、判决结果,也公开审判流程和生效判决执行情况,专门建立了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在公开形式上,我们建成了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群众现在只要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司法活动的相关信息,对于司法过程的参与、监督和评价更加便捷高效。”

  司法责任制事关司法公正,这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作为国家法律监督部门,检察机关全面推动构建“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运行机制,对刑事错案开展追责。目前, 2018年以来法院改判无罪的246件刑事错案追责工作基本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表示,“有权必有责、办案终身制”绝不是一句空话。“刑事错案追责意义重大。它给我们一个强烈信号,纠错不能止于国家赔偿,追责必须落到责任主体。从业务角度讲,促进我们检察人员进一步树立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倒逼司法办案能力,提升整体办案质效。同时,推动了有错必纠社会共识,人民群众也坚定了对司法工作人员的信心,司法公信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可。”

  公安机关承担大量基层执法任务,执法水平关乎百姓切身感受。近年来,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为基层执法办案提供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公安部副部长刘钊说,目前,基层执法场所办案区规范化设置全面完成,已建成2900多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执法服务保障更加智能高效。他表示,“今年的目标是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面推行网上办案,执法办案更加透明规范,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制度,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体现信息化在执法过程中的监督制约作用。”

  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也是解决“民告官”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司法部承担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相关工作。据司法部副部长刘炤介绍,目前正在推进政府部门行政复议职责的统一行使,已有23个省区市实现行政复议职责集中,行政复议申请渠道进一步畅通。“通过改革,办案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行政复议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公信力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通过行政复议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各地按照‘应收尽收、应调尽调、应纠尽纠、应赔尽赔’的原则,注重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约70%案件实现‘案结事了’。”

  在肯定政法改革成效的同时,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当日也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一直在路上,要立足国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