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观念作怪 如今再嫁很难
大量的寡妇成为伊拉克的一个社会问题。萨达姆统治时期,政府鼓励单身男子娶寡妇为妻,有钱的已婚男人可以娶她们为小老婆。因为按伊斯兰教法,每个男人允许娶4个妻子。政府为此成立了专门银行,向娶了寡妇的男人发放奖金和贷款;这些男人还能以优惠的价格买到冰箱、洗衣机、空调、家具和厨房用品等。再婚的寡妇一般有住房,有的还有政府赠送的小汽车。
在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订婚时,男方必须向女方下高昂的彩礼,有的彩礼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除了彩礼,还要买房、买家具、购买电器等等,对大多数伊拉克男青年来说,结婚就意味着承担巨大的压力。因此,当时不少男子对政府给予寡妇的优惠政策很感兴趣,也的确有少数男子与寡妇结为了夫妻。
时下,伊拉克动乱不断、民不聊生。政府对寡妇这一庞大群体束手无策,也无暇顾及。寡妇被允许再嫁,但她们要想再婚、重组家庭、过正常的新生活,并非易事,且障碍重重。其中之一是世俗观念及家庭的阻碍:很多丧子的父母主张自己儿媳守寡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反对她们离家再婚。当然也有勇敢者,她们不顾家人反对改嫁。但此后便会听到种种非议,说她们“抛弃家庭找新欢”,称她们是“叛逆者”、“异教徒”等。其次,娶寡妇为妻者不仅不被公众尊重,同时也享受不到以前的特殊优惠政策。因此,愿意同寡妇结婚的男人很少。再则,30岁以下的年轻寡妇尚可,30岁以上的寡妇,多数拖儿带女,求婚男子便寥若晨星。
愁苦彻夜难眠 孩子身心受伤
曾几何时,伊拉克妇女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家庭主妇一样,大多呆在家中,相夫教子。但是现在,为了养活父母和孩子,寡妇们被迫走出家门,冒着挨枪子、被劫持等危险,干一些过去妇女从未问津的工作。她们心里承受种种压力,经常彻夜难眠、陷入忧愁、压抑和恐惧之中。
孩子们失去了父亲,母亲又成天在外四处奔波,没有时间给他们母爱和教导。有钱家的孩子虽进了学校,但难以安心学习,甚至逃学;贫困家的孩子无钱上学,不是当童工,就是沿街乞讨。许多孩子不仅心灵受到伤害,健康状况也日益恶化。由于营养不足,他们的身体发育不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