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视、网络的普及,流行音乐、电影、话剧等多样的文化形式占据了市场,在提供给人们更多文化休闲选择的同时,也使包括秦腔在内的各种地方戏曲面临巨大的冲击。剧目萎缩、表演团体生存艰难、演员流失、观众锐减,秦腔一度走入了发展的低谷。如何使秦腔焕发发展活力,展现新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从当地政府和表演团队共同探索、努力的课题。
宝鸡市戏曲剧院针对大部分观众群体年龄偏大、收入偏低、消费意愿不强等特点,探索出公益文化活动品牌“秦腔周周唱”,把市场培养和文化惠民结合起来,固定演出场所,每周六晚上实行低票价演出,另外每场还拿出30张票,免费请农民工朋友观看。宝鸡市戏曲剧院演员陈志权对记者说,“我们也在培养城市的观众,我们市文化局倡导了一个‘秦腔周周唱·话剧月月演’这一活动,我们剧团从三月份到现在为止,一周都没有落下(闲来)。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行,人家看‘蹭戏’看惯了,他没有这个(消费的)习惯。有音乐会的时候,好几百也愿意掏,但是看秦腔他十块钱都不愿意掏。最后我们就把这个票价放在五块钱,真正做到了惠民。演一场亏一场,为啥还要再演,就是个坚持,现在可能看不出来什么收效,也许几年以后,也许明年,就有效果了。”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