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历史悠久,能追溯到汉唐甚至周秦时期。陕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六营村泥塑艺人胡新民介绍说:“考古学家和民俗学家认为,凤翔泥塑造型文化艺术继承的是汉唐的特点,体现出一种雄壮、威武、气派、丰满,还有局部夸张,这种手法体现的是汉唐文化。我们村民(曾)在浇地的时候挖出来上千件汉唐时期的俑,有马和人,跟咱们现在的凤翔泥塑基本一模一样的,制作工艺丝毫不差。另外从文化源头来说,凤翔泥塑又表现出周秦文化的特点。其次凤翔泥塑,比如说典型的(作品)坐虎的表现形式上来说,其面部造型、构图和布局和周秦文化里面青铜器的饕餮纹几乎是一样的,这就说明凤翔泥塑跟周秦文化也是有关系的。另外凤翔泥塑绘制的时候非常讲究描线,描绘出的飞鸟怪兽类的图案很多,线条很流畅,民俗学家(认为)这一点上又延续了图腾文化的特点。”
走进凤翔的六营村,路过住宅院落便能听见家家户户从事泥塑制作的砸泥声,这个声音已经在六营村回响了几千年。选土砸泥是制作泥塑的第一道工艺。虽然有些村民已经用上了电动搅拌机,但部分村民还是坚持最原始的手工和泥工艺,以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胡新民告诉记者:“凤翔泥塑制作的流程,在咱们全国的泥塑传统手工艺里面是最复杂的,从选土到做成成品大大小小需要三十二道工序。简单来说,大的工艺流程有选土、砸泥、做型子、做模具、做毛坯、粘合、阴干……”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