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数字浙江     |      直观中国      |      长三角      |       看浙里        
“新安江模式”享誉全国 杭州为“美丽长三角”增光添彩
2021-11-22 16:43:18来源:杭州日报编辑:尹红燕责编:赵银平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翻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生态”一词出现多达95次。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长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生态保护的创新高地。从太湖之畔到钱江之源,处处书写着“点绿成金”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着“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杭黄携手 新安江变身“心安江”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新安江,是杭州人的母亲河钱塘江的正源。位于新安江流域的千岛湖,更关系着下游千万人口的饮水安全。然而,由于新安江地跨浙皖两省,流域内人口稠密,水质保护成了一个难题。

  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共护一江水”?杭州携手新安江上游的安徽黄山,共同就这一难题给出了高分答卷——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开展以来,新安江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去年,千岛湖总体水质为优,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全国重要水库中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在淳安县环保局的监测大屏上,一张曲线图清晰地记录了多年来新安江水质总体向好和逐步稳定的过程。

  一纸价值过亿的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创造性地解决了跨省水体保护的权责分配难题。一江碧水向东流,更离不开杭黄两地近十年来的持续探索和努力。2012年起,淳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和黄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立每月水质联合采样监测机制,有效保障跨省交接断面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019年,两地又在国内率先探索建立两省交界水域渔政联合执法协商合作机制,开展杭黄共保涉水联合执法14次,解决跨境环境问题共19起。2020年,淳安县与黄山市歙县共同制定湖面垃圾联合打捞实施意见,累计开展联合打捞31次,打捞湖面垃圾25000余立方米,有效避免沿江垃圾冲入千岛湖。

  如今,随着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两地生态保护合作更趋紧密。从“同饮一江水”到“共护一江水”,新安江正在成为两地群众的“心安江”,“新安江模式”也在全国其他10个流域、15个省份得到复制推广,成为长三角生态保护一块最闪亮的“金字招牌”。

  点绿成金

  长三角“绿边”化“金边”

  如今,新安江实践带来的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经验已被广泛应用于杭州和杭州都市圈各大水系的保护工作中。在杭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任务清单中,共同推进苕溪流域、浙北平原水网湿地、京杭大运河等跨界河湖生态联合治理等内容均被列入。

  京杭大运河和东苕溪横穿德清、余杭两城,连通了两地发展的脉搏,2020年10月,余杭区与德清县签订杭湖(京杭运河· 苕溪)流域共治框架协议,实践共建、共治、共管、共享“一湾碧水”的治理与管护合作方案,共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把运河流域打造成共治共享框架下的幸福河湖。在杭州萧山区、绍兴诸暨市交界处的浦阳江,两地正积极探索建立浦阳江流域下上游左右岸流域共治工作机制,围绕堤岸管理、码头管理、渔业整治、河岸保洁、水质监测、联合执法等重点领域,持续探索流域共治长效模式,实现治水从“各自为政”到“合作共赢”的飞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都市圈以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生态共保探索已将目光放在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上。

  由南京、杭州、无锡、常州、镇江、湖州六市组成的宁杭生态经济带,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高达37.6%,去年GDP总量占长三角地区24%。

  点绿成金,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正是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题中之义。2019年,六市共同签署《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提出要努力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绿色发展增长极;今年6月,南京宁杭生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推介会在杭举行,总投资达108.9亿元的16个项目签约。

  有关专家认为,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新模式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依托长三角“绿边”的生态资源基础,发挥好南京、杭州两个核心城市的科技创新优势,整合沿线生态资源和创新资源,探索宁杭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记者 陈立平 通讯员 杭发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