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打造交通强省 安徽交通擘画新蓝图
2022-02-22 15:38:42来源:人民网编辑:赵滢溪责编:石丽敏

  人民网合肥2月21日电(杨赛君)合肥、蚌埠、芜湖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2022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千亿以上;到2035年基本形成“安徽123出行交通圈”和“安徽123快货物流圈”……“十四五”期间,安徽交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跑出新速度,呈现新气象。

  安徽交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枢纽规划》)。

  《枢纽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的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提出了枢纽城市设施布局要求和枢纽港站建设重点。其中,安徽合肥、蚌埠、芜湖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合肥、蚌埠、芜湖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节点、国家级客货运输组织和转换中心,在跨区域人员交流和国家战略物资的中转集散中发挥重要运输组织功能。

  安徽交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不久前,安徽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出炉,“四上安徽”交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期间,安徽大力建设“高速公路上的安徽”。以贯通、加密、扩容为重点,着力构建畅通高效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国家高速未贯通路段、过江通道建设;实施“县县通”高速攻坚,推进“县县通”到“县城通”;推进皖苏、皖浙和连接中部地区的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加速主通道扩容改造。“十四五”期新建高速公路2660公里、改扩建高速公路637公里。

  建设“翅膀上的安徽”。全面提升运输机场服务范围,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加快完善“区域航空枢纽+支线机场”的机场群布局,加快构建以合肥机场为核心,以黄山、阜阳、安庆、池州、芜宣、亳州、蚌埠机场等为骨干的“一枢十支”机场建设。

  建设“航道上的安徽”。以“一纵两横”为重点,优先建设大运量骨干航道,推动航道由轴线向网络化联通转型,港口由单点向集群化协同转型,实现江淮沟通、通江达海。建设重点包括:建成“一纵”,提升“两横”,畅通“五干”,打造港口“集群”。

  建设畅通高效的干线公路。以联通、提质、升级为重点,加快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十四五”期间,建设一级公路2300公里,二级公路2000公里。

  建设覆盖全面的农村公路。以深通、联网、提档为重点,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构建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网。“十四五”期间,提质建设农村公路2万公里。

  安徽将建设“123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

  基础设施投入将带来交通的快速发展。据悉,今年安徽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大力实施公路水运机场投资攻坚专项行动,力争今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再上历史新台阶。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5.8万公里左右,基本实现市地级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铁、45分钟到机场,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高速、45分钟上铁路,全国重点镇实现30分钟上高速,乡镇实现15分钟上国省道。中心城区至综合客运枢纽半小时到达,中心城区综合客运枢纽之间公共交通转换时间少于1小时,交通基础设施无障碍化率大幅提升,旅客出行全链条便捷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安徽123出行交通圈”。

  以港口为主体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系统,以铁路为主体的公铁联运系统基本建成,全省主要港口实现铁路进港,重要港区连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全省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交通枢纽基本具备寄递功能,寄递网络实现城乡一体覆盖,中欧班列和国际航空等货运网络连通全球主要城市,基本实现“安徽123快货物流圈”。

  其中,“安徽123出行交通圈”是指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合肥到省内其他设区市、设区市到所辖县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到邻省省会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安徽123快货物流圈”是指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