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京蒙协作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22-03-16 16:54:18来源:内蒙古日报编辑:杨亚东责编:胡晓萌

  初春,乌兰察布大地依旧寒风凛冽,然而,察右前旗的宏福农业产业园内却是热浪扑鼻,走在产业园16米宽的作业通道上,两侧智能温室内的番茄藤蔓青枝绿叶,绿蔓上挂着一串串绿里透红的樱桃番茄……

  近年来,察右前旗紧抓京蒙帮扶协作和区域合作机遇,依托区位优势,坚持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品牌化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全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装备和现代技术水平,打造高端果蔬品牌,促进产业升级。2020年,该旗和北京大兴区两地党委、政府携手,围绕“小番茄”作好“大文章”,积极沟通对接,引进了代表着现代工业技术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的世界前沿科技种植项目——宏福农业产业园。

  这个产业园以智能温室设施农业为核心,以打造服务首都的“中央厨房”及安全果蔬食品供应保障基地为目标;总体规划占地面积1600余亩,将分3期建成现代智能温室100万平方米,预计投资总额约30亿元。

  经过政企双方的不懈努力,一期35万平方米的智能项目已经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出果。每年预计生产生鲜果蔬近1.2万吨,新增就业岗位近500多个,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3亿元。

  该旗旗委书记冀宏信心百倍地说:“等项目全部完工,宏福农业产业园将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果蔬供应基地,对促进全旗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宏福’不仅是京蒙协作硕果,也标志着我旗现代农业产业化有了飞速发展,并呈现出6大变化!”接着他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一变”, 资源变资金。打造“资源变资金,农户变租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民土地进行统一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将“死地”变为“活财”,开辟村民增收致富新路径。截至目前,产业园一二期工程共流转土地1600亩,耕地流转费为500元/年/亩、每5年每亩增加100元。流转费每5年支付一次,签订协议即一次性支付5年。流转价格和付款方式均为全旗及周边区域最高标准,仅此一项为312户农民每年增收90万元。

  “二变”,资产变资本。打造“资产变资本,投入变收入”的利益联结机制。为了给村集体经济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察右前旗整合18个村集体资金3500万元,为产业园配套建设2万平方米加工包装车间。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纳入全旗扶贫资产管理范畴,企业作为运营主体租赁运营并在10年内完成资产回购,每年可带动周边1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80万元,不但有效促进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稳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三变”,农闲变农忙。察右前旗冬季气候寒冷,闲置劳动力较多。宏福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则用工需求量大,恰好解决了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一期建设期间,产业园就近吸纳建筑用工50余人,同时为提前做好项目投产用人准备,产业园在建设期间就近吸纳200名村民进行岗位培训。目前,一期工程已投产,用工总人数达到210人,其中就近吸纳就业186人,本土就业人数占比达88%;首期种植番茄挂果,收获期已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350个,每个岗位月工资3000—5000元。

  “四变”,农田到商超。宏福农业产业园以先进的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成熟的农业技术人员团队以及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为支撑,通过“产业园+村集体”“产业园+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促进区域内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为该旗实施“净菜进京”行动打下扎实基础。目前,产业园产品已有家乐福、物美、山姆等大型商超生鲜采购部来基地现场考察,一期产量已被全部订购。

  “五变”,废能变动能。产业园冬季取暖利用该旗天皮山工业园区工业废水余热,可解决园区冬季70%—80%的供热量;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番茄种植肥料,减少废水废气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直接变废为宝,为“能源双控”树立样板。目前,该旗天皮山园区到产业园的管道建设全部完工,管道灌水及水质软化工作基本完成。该工程预计每年可从余热中提取热量为29万吉焦,减排二氧化碳6.8万吨。

  “六变”,乡村变“小镇”。宏福农业产业园全面推进该旗巴音塔拉镇周边村庄协同发展,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打造建成集现代农业、养老、旅游、孵化、培训、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小镇,同时,伴随二期、三期项目的推进,宏福农业产业园将带动周边村庄群落集聚,形成现代化美丽富裕的番茄小镇。

  据了解,目前,察右前旗各乡镇共有200多名村民进入宏福农业产业园打工,“早八晚五”让这些村民过上了上班族的日子。(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通讯员 邱学 李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