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内蒙古根河市奋力擦亮“中国冷极”品牌
2022-06-21 11:32:3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国文责编:胡晓萌

  近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坚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立足“冷极”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中国冷极”和“近北极”品牌优势,充分利用冷资源、冷能源、冷环境,积极探索“高寒测试试验基地”等冷资源相关项目,推动冷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飞机、汽车、大型设备耐寒测试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擦亮“中国冷极”品牌。

  6月10日—16日,根河市委书记王成石一行先后赴西安、包头、鄂尔多斯等地,与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和国鸿氢能科技公司,围绕共建“中国冷极”冷资源研究中心、推进高极寒测试、冷资源价值转化、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对接合作。此次对接,与相关企业在共建“中国冷极”冷资源研究中心、推进飞机高寒测试试验基地项目、冷资源价值转化、矿山企业发展,开展装备极寒测试、开展武器装备、无人机、无人车低温测试,新能源、重卡产业链产品极寒测试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内蒙根河市奋力擦亮“中国冷极”品牌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093206

  根河市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共同推进高极寒测试 供图 根河市融媒体中心

  根河市委书记王成石说,冷资源是稀缺资源,根河市于2021年6月开始筹建“中国冷极·冷资源研究中心”,去年以来,共有冻土研究、工程灾害、极寒测试等方面的150余名专家人才在根河市开展工作。其中直升机高寒测试、新能源汽车电池、富冰冻土、泰加林科研等项目进展顺利,并带动本土企业和人才联合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用”协同推进。

  根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年平均气温-5.3℃,极端低温-58℃。“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和能源,可以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河市在以冰雪旅游为代表的冷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冷能源这一巨量低品位能源,谋划极寒地区新能源汽车测试、各型号飞机低温测试以及特色种养殖、自然冷源绿色大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驱动‘冷资源’利用开始向深层次拓展。”王成石说。

  目前,根河市已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其中,与河海大学共建的“极寒地区冻土灾害与工程安全研究中心”和“呼伦贝尔生态建设科研育成基地”已签署合作协议,并多次现场调研,正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建成商业航天测控站,完成一期投资2000万元。今年1至4月,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牵头专家人才先后两次在根河开展无人机高寒性能测试。

内蒙根河市奋力擦亮“中国冷极”品牌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093220

  在根河地区开展无人机低温测试  供图 根河市融媒体中心 

  首席专家刘福华研究员称赞根河市拥有全国最好的极寒温度场,是汽车、直升机、大飞机以及军队装备低温测试的首选地,一系列极寒测试和试验为我国应对极端天气提供了技术储备。

  根河市以冷为美,当地利用极寒冰雪资源,围绕原始森林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文化和林场生活模式,打造与众不同的冬季冰雪旅游体验,用“越冷越热情”和“寻冷找北”打造“中国冷极”冰雪旅游品牌。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讲好冰雪经济故事,根河市不仅借助了“极寒”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还将根河市产业谋划融入国家“双碳”目标确定的大环境中。进入新时代,根河市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发挥“冷资源、冷能源、冷环境”优势,持续强化政策研究,加大项目争跑力度,建立健全与上级有关部门、相关合作企业常态化工作对接机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切实把上级的支持帮助和企业的合作共建转化为推动根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努力在勇干超越、争先创优上迈出新步伐,为书写新时代呼伦贝尔发展新篇章作出根河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 谢佳 相征麒)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