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安徽推动乡村全产业链发展 做好增值大文章
2024-02-26 10:37:25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我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乡村全产业链发展——“头尾”兼顾齐发力 做好增值大文章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近年来,安徽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全产业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涉及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多个方面。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头尾呼应”的关键环节,让农业从纯农产品种植延伸到二、三产业领域,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寻找增值空间。

  近年来,安徽省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提升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队伍,提高县域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2023年,全省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

  当前,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比如产业层级不高、精深加工企业占比较低等。为此,2024年,安徽省将以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为核心,做强现代种养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农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深化农产品加工业跨越提升行动,计划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5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

  稻米、小麦、蔬菜、中药材、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是安徽省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打法。

  在亳州,除了粮油产业和绿色蔬果产业两个传统产业,该市还积极做大做优新兴产业,发展“药食同源”预制菜、花茶、调味品产业,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该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26.47亿元、增速13.5%,均居全省第1位;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161亿元、增速17.34%。

  近年来,安徽省以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新增项目2247个、投资总额约4327亿元,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9%。

  2024年,安徽省将着力打造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围绕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等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化、集成和创新政策举措,并招引落地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落户皖北地区。同时,加强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强“头”和“尾”,已成为厚植安徽省农业优势的重要抓手。其中,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是促进安徽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举措。

  在阜阳,该市大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抓招商、上项目,引良种、育新种,着力打造国家级肉牛科创中心、长三角和中部地区优质肉牛种源供应基地。截至2023年底,该市规上牛肉深加工企业12家,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约11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2023年以来,安徽省走好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秸秆资源过腹转化增值,奋力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2024年,安徽省将加快肉牛项目落地投产,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加大良种引进、扩繁、推广力度,加强地方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同时,推进标准化养殖,推进养殖工艺与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实现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全力打造“皖牛”区域公用品牌。

  做好“头部”农产品的特色化增值空间和“尾部”精深加工的增值文章,才能进一步“从优”“从精”开拓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新局面。预制菜是“农头工尾”的典型代表,让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能充分增值,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2024年,安徽省还将积极发展预制菜产业,结合徽菜文化,突出标准引领,推动徽州臭鳜鱼、淮南牛肉汤、符离集烧鸡等徽派预制菜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安徽日报记者 许昊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