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里乡猎民村是一座以鄂伦春族猎民为主要居民的村庄(摄影 屈功泽)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屈功泽):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仅有的三个民族自治旗之一。它位于呼伦贝尔市,是以鄂伦春族为主体的,进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县级行政单位。记者走访了鄂伦春自治旗的古里乡猎民村以及旗首府阿里河镇,感受到了古老而又独特的鄂伦春民族文化。
古里猎民村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是一座以鄂伦春族猎民为主要居民的村庄。自1958年以来,猎民们就陆续开始下山定居,改变他们原来狩猎的生活方式。虽然已经不再打猎,但是在村里,猎民们依旧陈列和展示了当年在山上狩猎时的狍子皮猎服。鄂伦春族的狍子皮帽子“密塔哈”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很多介绍鄂伦春族的资料和图片中,都会将“密塔哈”放在显要的位置。
在古里猎民村,记者还遇到了78岁的鄂伦春族老人葛淑云。她能以最原生态的鄂伦春族手艺来制作传统桦树皮盛放器皿“孔盖”。“孔盖”是很多鄂伦春族人生活中的必备品,结实轻巧。只不过用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葛奶奶对于“孔盖”有着一种守护的坚持。她想趁着自己还有能力制作的时候,多做一些,这样儿女们以后就能多留下一些。
而今天的鄂伦春族人,也早已发现了自身民族文化里蕴藏的丰富资源。在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就开着许多家民族工艺品店。“乌力楞”民族工艺品店就是其中一家。店里摆满了各色桦树皮制品和兽皮制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玲芝所做的 “孔盖”,相比于葛奶奶制作的朴实无华,更增加了一些精美靓丽的花纹装饰和设计,这也是吸引顾客和与时俱进的必然改变。吴玲芝所做的“孔盖”与葛奶奶所做的质朴的“孔盖”相比 并不仅仅是多了一道美丽的花纹,更是民族文化在生生不息的传承中所做到的一次华丽转身。
“莫日根”民间艺术团内陈列和展示的狍子皮猎服(摄影 屈功泽)
鄂伦春萨满祭司的服装(摄影 屈功泽)
鄂伦春桦皮船上与兽皮(摄影 屈功泽)
一位鄂伦春姑娘在敲一面鹿皮鼓(摄影 屈功泽)
鄂伦春族的古老剪纸艺术(摄影 屈功泽)
结实轻巧的“孔盖”(摄影 屈功泽)
记者在采访葛奶奶(摄影 屈功泽)
葛奶奶为记者讲解针线缝制的“孔盖”(摄影 屈功泽)
78岁的鄂伦春族老人葛淑云,能以最原生态的鄂伦春族手艺来制作传统桦树皮盛放器皿“孔盖”(摄影 屈功泽)
葛淑云老人(摄影 屈功泽)
店内的桦树皮盒子(摄影 屈功泽)
店里摆满了各色桦树皮制品和兽皮制品(摄影 屈功泽)
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的“乌力楞”民族工艺品店(摄影 屈功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玲芝向记者讲解她制作的桦树皮工艺品(摄影 屈功泽)
吴玲芝所制作的,加入更多工艺品元素的“孔盖”(摄影 屈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