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秧歌村唱响腾飞戏 产业就业实现脱贫增收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蔚县秧歌有200多年历史,这里的秧歌越唱越有劲,这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曹疃村一家砖厂让部分村民月工资达到4000元,实现了高质量稳定脱贫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瞿文斌):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有个秧歌村,名叫曹疃村。这里的人们靠着秧歌戏,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如今,秧歌越唱越有劲,日子越过越红火。勤劳质朴的曹疃人迈着豪迈的步子,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美好的明天。

  作为河北蔚县一张亮丽的名片,蔚县秧歌音乐优美流畅、板式变化自如、唱腔铿锵有力、表演质朴风趣,是民歌组合与板式变化相结合的秧歌戏。2008年,蔚县秧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窝子”曹疃村贡献不小。秧歌在曹疃村已经流传了上百年,村里上至孩童、下至老人,谁都会哼上几句秧歌小调。秧歌不仅丰富了曹疃村人的文化生活,还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作为河北重点贫困村,2014年,曹疃村1653口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939人,贫困发生率达到57%。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里和扶贫驻村工作队经过研究,将蔚县唯一的一支传统秧歌村级剧团打造成演艺公司。曹疃村驻村干部刘向东说,目前剧团通过外出表演为曹疃村增收20多万元人民币,“从2018年10月我们来了(驻村工作队)以后成立曹疃秧歌戏演艺公司,商业化运作,这个剧团有43名演职员,其中有23名贫困户。截止到现在已经演了61场。而且曹疃秧歌戏它是咱们国家的非遗文化,现在演员都是第六代传承人,我们不但一直在演出着传统戏,我们还新编了五部现代剧,像《帮扶情》、《十九大》、《我爱你美丽的蔚州》等。”

曹疃村在“荷花”合作社牵头下,联片种植“张杂谷13号”500亩,谷子长势良好

“张杂谷13号”每亩均产700斤、纯收入1400元,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通过文化产业扶贫,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曹疃村的村民们找到生活的新希望。今年50岁的董呈平是秧歌剧团里的一名演员。逢年过节她都跟着剧团外出表演,一年下来能够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入。她说:“脱贫(工作组)帮助我们把这个剧团成立起来,给我们买衣服,我们就能出去演出挣钱去,我们还要继续(演)下去。希望这个剧团发展下去,收入高了,能多挣钱了,有这个演艺公司太高兴了。”

  文化扶贫不仅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帮助村民树立起了“幸福要靠双手来创造”的生活理念。春节将至,曹疃村村民门全花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以前,靠种地为生的门全花收入很低,2016年在村里的号召下,门全花和丈夫办起养猪场,从一开始的4头到现在的200多头。昔日贫困户,靠养猪成功脱贫,成了曹疃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门全花说:“以前种地收入不行,2016年以前也就是1万到2万。2016年用了扶贫政策,我们村书记号召我们搞养殖,我家就建了个养猪场,一年比一年规模大,今年养猪可挣钱了,挣了大概25、26万。”

  2018年,曹疃村甩掉了贫困帽子,140户294人稳定脱贫,有30户人家买了小汽车。截至2019年底,曹疃村贫困人口仅剩1户2人,贫困发生率0.12%。在曹疃村村委会的墙上,有这样一句标语:“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了安逸”。如今,“幸福要靠双手来创造”的理念,在这里已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