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博新展的民间艺术中找寻乡愁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0-07-16 17:32:49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毓娟): 2020年7月15日,“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国博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探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陈毓娟摄影)

  趣味盎然的儿童玩具、功能各异的农具和柳编、美观舒适的居住空间、花样繁多的饮食器具、凝聚巧思的织绣和印花布、精美考究的节俗用品,无不传递着山东人民对富足与美的追求。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抱大海,是孔子的故乡,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勤劳朴实的山东人民在利用自然、经营生活的过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塑造了兼具黄河文化和滨海文化特点的民间艺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展陈里,趣味盎然的儿童玩具(陈毓娟摄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这个展览,突出展现了我国特色鲜明、生动多样的乡村民间艺术,深入发掘了传统民艺的文化原生动力与时代价值,引导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体验乡土味道,记得住乡愁。同时,它主动地汲取文明养分,关注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积极地投身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

  本次展览共展出1500余件(套)山东民艺藏品,并依据山东地区顺天应时的传统劳作方式、生活方式大致分四个单元:农事器用、康乐人家、衣裳锦绣、游艺乡风。其中农事器用部分重点展示了山东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在犁、耧、耙、镢、锨等工具使用中反映“就材加工、量材为用、适用为上”的造物智慧,通过打柳编筐养活一家的劳作格局展现山东地区农业与手工业相伴相生、紧密结合的经济形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讲解“器用有节”的可爱物件(陈毓娟摄影)

  康乐人家部分重点展示山东人民在海岱山水与礼乐文化的滋养下形成的起居有序、器用有节的造物追求,通过日常家具陈设、三餐用具等点滴细节,传递山东人民礼仪传家的优良传统和安居敬业、知足常乐的小康情怀。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衣裳锦绣部分的陈列展品(陈毓娟摄影)

  衣裳锦绣部分重点展示山东女性织绣印染出的斑斓世界,在穿衣打扮中传递温馨而感人的乡愁情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囍”字手编筐和它的“朋友们”(陈毓娟摄影)

  游艺乡风部分重点展示山东人民通过生儿育女、寿诞宴饮、婚丧嫁娶等人生仪礼以及节令习俗而进行的审美游艺活动,在娱乐狂欢、物物交流中实现着潜移默化的族群认同与文化的代际传递。

  本次展览的展品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创建的中国民艺博物馆馆藏为主。展示了潘鲁生教授带领学术团队出版的学术研究成果,他们在致力于解读中国传统造物生态链中齐鲁智慧与人文精神,推进民间艺术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原创性应用理论创新研究的同时,还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国家文化战略、民族文化传承、时代文艺创新等重大问题紧密结合,为国家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文化振兴等提供了积极的学术支撑。

  本次展览集山东传统民艺藏品展示、生活空间还原、学术研究成果于一体,致力于呈现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优秀价值理念与造物设计智慧,展现了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创造,为我们重新认识乡村的多元价值,也为当代乡村振兴、助民致富及非遗保护、文化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