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家庭寄养管理办法》

国际在线专稿2014-12-01 10:24:53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杨琼、潘莹):从12月1日起,中国《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这一新出台的办法扩大了寄养儿童范围,将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纳入其中。办法还明确,儿童福利机构应定期探访寄养儿童,对养育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家住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李女士,从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带回了一个8岁的孤儿谢永琪。李女士自己的儿子已经上班了,想在家再带一个女儿,于是小姑娘就又多了一个新的妈妈。

  “妈妈跟我睡觉,还烧饭给我吃。”

  像谢永琪这样由福利院委托给家庭养育的孩子,被称为寄养儿童。与收养儿童不同,寄养儿童的监护权仍属于福利机构,他们享有政府给予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同时寄养家庭也领取一定的劳务费。

  据中国民政部统计,目前,中国共有孤儿近55万人,大部分孤儿要么患有重病,要么身体残疾。其中,大约11万人被各类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但是,目前中国专门的儿童福利床位共有9.8万张,这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在中国一家社会福利机构负责人毛瑞波看来,比起福利机构养育来说,这种让孩子们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养育方式对被父母遗弃的儿童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

  “寄养的孩子要比机构养育的孩子,在性格方面、在亲情方面,他可能更占一些优势,因为他有爸爸妈妈,他不会觉得自己孤独,不会觉得我是一个没人管的孩子。”

  但是,家庭寄养的方式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儿童营养不良,有的儿童受到歧视或虐待,还有的重度残疾儿童被寄养在偏僻的农村家庭,难以达到家庭养育的效果和目的等。针对这些问题,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提高了寄养家庭的标准。比如,规定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等,并赋予具有专业抚养知识家庭优先寄养权。

  南京儿童福利院院长朱洪告诉记者:“寄养的环境有了一定要求,比如有比较近的比较好的医疗条件,教学条件,最好还有康复条件。”

  这份管理办法还将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纳入其中。同时,管理办法还明确,儿童福利机构应定期探访寄养儿童,对养育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于娟娟认为,过去也有对寄养家庭孩子的跟踪回访,但这还远远不够,应该予以完善和细化,确保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对于寄养家庭来说,不排除有些家庭在随访时对孩子是一个态度,随访之后是另外一个状态,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我们很难通过回访形式去发现的,但是邻里之间,周围的人能够及时发现对孩子有侵害的行为及时报告。”

  为最大限度减轻寄养儿童与寄养家庭因分离产生的心理问题,管理办法对寄养关系解除后儿童的安置作出特别规定。中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表示:“家庭始终是儿童最好的生活环境。新办法对寄养关系解除后儿童的安置做出了特别规定,强调已送养的寄养儿童要在报送被寄养人材料的同时通知寄养家庭,让寄养家庭有足够的时间做好离别工作。对其它需要再安置的儿童,要安排社会工作、医疗、康复、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孩子进行心理等方面的疏导和照料。”

[编辑:张斯路]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