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防疫队在尼泊尔灾后防疫中做到四个第一
灾区外景
国际在线报道(特派尼泊尔记者 王琦):尼泊尔内政部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尼泊尔强烈地震已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尼泊尔救援人员表示,当地山体滑坡和雪崩拖延了救援速度。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尼泊尔强烈地震发生后,先后有132支医疗队赶到尼泊尔,但成建制的专业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只有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
采访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队长陆林
5月10日,加德满都的最高气温是30度,记者在尼泊尔行政学院校内找到了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的十几座帐篷,陆林队长和他的战友们已在这里坚守了12天。陆林说,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其实刚刚开始,从目前监测的情况看,灾区发生腹泻、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风险较高,防疫压力巨大,“第一,整个灾区的清洁饮用水还不能保证供应;第二,随着气温增高,本身就是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第三,据我们调查的33个安置点来看,环境卫生、垃圾处理还需加强。更重要的是,全国传染病的检测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脆弱。”
采访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队员孙晓东
4月29日抵达加德满都的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是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二支医疗队,由59人组成,85%以上的成员参与过多次灾后防疫工作,其专业涵盖了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据已是第10次参与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陆林介绍,除了与尼泊尔卫生部、军队、流行病研究院、国家实验室、尼泊尔6个从事疾病控制的专业机构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6+2联合工作机制外,中国防疫队还和尼泊尔国家实验室建立了联合检测中心,迄今为止已检测超过190份标本,其中饮用水标本超过140份。检测结果不容乐观,“水仍是灾区的突出问题。我们从不同的环境采样,送到实验室,主要开展20项指标的检测,最重要的是微生物,即里面致病菌的含量,从我们的检测来看结果不容乐观,存在因为饮用水污染导致肠道传染病的风险。”
中国防疫队6人特遣队乘直升机前往距离中尼边境樟木口岸仅60公里的辛杜帕尔乔克村
为了能留下一支不走的防疫队,中国防疫队还培训了890名当地防疫人员,并和各方联合组成4个流行病工作组,分布到14个重灾区去开展现场流行病调查和采样检测工作。在最远的重灾区之一、距离中尼边境樟木口岸仅60公里的辛杜帕尔乔克村,特遣队队员孙晓东说,虽然遇难者的遗体已被村民埋在了较远的地方,但死亡的牲畜仍会造成疫病传播,“特别是些动物尸体,就埋在家附近的田地里面,挖的坑也不是特别深,里面也没有像国内那样撒一些石灰来处理,直接挖个坑埋进去就可以了。这肯定是危险的,因为它腐烂以后,对土壤和水都有威胁。当地人带我们到每个掩埋点,进行高浓度的次硫酸钠的处理,一是对环境消毒,二是掩盖一些气味。”
小红旗位置为中国防疫队到达过的距离中尼边境樟木口岸仅60公里的辛杜帕尔乔克村
孙晓东说,这次救援经历让他非常难忘,因为当地老百姓对他们非常感激,“那些村民在停机坪附近等着,特遣队的人员一下去,那些人马上围过来,感觉特别激动。他们说,我们这支特遣队是第一批到达那个地方的救灾人员,不管小孩还是大人都说CHINA,都说中国。”
污染严重的河流
陆林队长也自豪地表示,通过近两周的工作,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在尼泊尔灾后防疫中做到了四个第一,“第一,唯一为尼泊尔方面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和技术方案的一支医疗队;第二,唯一在灾区建立饮用水和传染病监测实验室,具备检测能力的医疗队;第三,唯一为尼泊尔方面较大范围的培训人员,培训了将近900人的医疗队;第四,在灾区唯一建立了6+2联合工作机制的国外医疗队。”
中国防疫队在灾区进行消杀工作
此外,在此次抗震救灾行动中,一些民间防疫队同样不惧疫病,深入灾区。陆林队长认为,未来政府和民间救援力量应进一步互动和整合,以发挥更大的力量。
中国防疫队带来的部分消毒设备
卫生防疫宣传画
中国防疫队与尼泊尔民众合影
中国政府医疗队营地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