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下的《查理周刊》惨案

国际在线2015-01-09 16:04:31

图片默认标题

1月7号是法国一年两度、最为消费者甚至是全球消费者期盼的打折期的第一天。令谁也想不到的是,购物狂欢刚上演,以巴士底广场闻名的巴黎十一区,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核心地带,竟然发生了极其疯狂的杀戮,造成12人死亡的惨剧,成为了法国四十年来最惨重的袭击悲剧。袭击的发动者,在袭击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宗教色彩。据警方透露,犯罪嫌疑人行凶后高喊:“我们已经为先知复仇了”。

之所以会选择《查理周刊》作为袭击目标,是因为该刊刊出过调侃伊斯兰先知穆哈默德的漫画,甚至是穆罕默德的裸体漫画,令穆斯林社会非常愤怒,并遭到燃烧弹袭击。就在事发前,还刊登了讽刺伊斯兰国家首脑的漫画。频繁的侮辱伊斯兰教和伊斯兰世界的举动,在吸引众多眼球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入了危险的境地。

其实之所以法国《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影响如此巨大,除了“恐怖袭击”血腥场面令人震惊外,更重要的是袭击事件暴露了法国和欧洲各国日益突出的“反伊斯兰化”倾向。在欧洲各国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伊斯兰社团”,让以传统欧洲文化引以为傲的欧洲人感到忧心忡忡。欧洲的“穆斯林”与欧洲各国传统的“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身份认同上的冲突。在这个背景下,西方社会不断发生类似于文化遏制的举措。比如法国立法禁止穆斯林妇女披戴传统罩袍,要求进行价值观同化。比利时政府则随后出台法规禁止戴头巾中学生进入各大官方学校,其理由是阻止对穆斯林妇女和女孩的压制。

与此同时,伴随着穆斯林人口的扩张,西方极右势力也迅速抬头。2011年震惊世人、造成上百人伤亡的挪威爆炸枪击案和乌托亚岛大屠杀,凶手布雷维克在网上发布的声明把矛头指向了“多元文化主义”和“推动伊斯兰化”。可以说,当前欧洲内部面临着传统“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之间冲突与挑战。

《查理周刊》袭击事件起因于该刊秉持的“西方自由传统”对伊斯兰文化的侮辱,而最终却酿成了文化冲突下的惨剧。袭击事件本身不仅仅显露出恐怖主义扩散给法国带来的安全挑战,更预示着欧洲内部传统“西方文明”如何处理与多元文化关系的巨大矛盾。(王晋)

[编辑:蒋丽丽]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