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南航航班突发重病乘客:望我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人民日报2015-11-25 15:27:29

  近日,有人在微博发布了一篇《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文章,称其11月9日乘坐南航CZ6101次航班时突发疾病。飞机在降落50分钟后才打开舱门,机组人员和机场救护人员互相推诿,均未及时施救,导致其未能及时得到救治。

  11月24日,本报记者联系到文章作者——辽宁广播电视台的一位张姓记者,就当时情景进行了对话,并采访了涉事相关方。

  飞机落地后,救护车只一窗之隔,机舱门却迟迟不开长达50分钟

  11月9日,张先生乘坐早8点的南航CZ6101次航班前往北京采访。

  航班原定8点起飞,大约晚点了20分钟。起飞后大约5分钟,张先生肛门部位开始抽搐、剧痛。9点左右,即起飞约40分钟后,忍不住疼痛的张先生向空姐求助。空姐表示这很正常,是气压问题,她们也常遇到。9点20分许,张先生浑身虚汗,意识到危险的他再次求助,希望叫一台救护车。

  空姐联系了机长,随即告诉张先生,机场已叫好救护车。9点50分,飞机落地停下,但没想到的是,滑行后舱门迟迟不开。张先生勉强抬起头,看到救护车就在10米外。飞机降落后约50分钟,即10点40分左右,舱门终于打开。

  一男一女两名急救车医生上了飞机。然而,急救人员根本就没带担架上来,也没人肯抬张先生下去。张先生疼痛地跪在第一排地上,身后急救车医护人员和南航空乘人员吵成一团,争论着谁该把张先生送下飞机。

  舷梯结冰,此时的张先生就犹如一个摔倒了的老人一样,没有人敢去搀扶,生怕因此而摊事儿担责。无奈,张先生依靠坚韧的毅力,忍着腹部剧痛,半蹲半爬下了梯子,然后又歪着身体爬上救护车。

  到了首都机场医院,张先生身边没有任何陪护人员,疼得嚎叫不已。各种检查费大约1000元,张先生闭着眼睛,掏钱请人帮他交。医生告诉他:由于肠梗阻,肠内产生的毒素会渗入血液,导致半昏迷和无意识。

  大概8小时之后,张先生被推进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大夫在张先生肚子里取出一段长0.8米的坏死小肠。大夫告诉张先生,如果再晚两到四小时,会出现3种情况:第一种是小肠穿孔后造成腹内大面积感染,感染性休克;第二种就是小肠大面积切除,患者靠着输液存活;第三种,70%以上概率死亡。

  大夫告诉张先生,如果处置更及时的话,像这种病,完全可以冲洗肠子,而不必截去一段。因为耽误了时间,造成小肠部分坏死,只好截去。

  如今,张先生已回到沈阳,处于康复中。

  南航致歉,承认工作人员表现得不够专业,并启动了调查程序

  张先生告诉记者,微博发出后,在微信、微博转发数百万次,产生的影响根本没有想到。之后,大量媒体进行公开报道,让张先生的遭遇成为一个公共事件。

  张先生介绍,见诸媒体后,11月23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指派该航班所属的北方分公司负责人和部门工作人员登门看望、致歉,承认“工作人员在飞机上表现得不够专业”;并且启动了调查工作程序。经初步了解,CZ6101航班当天落地滑行至滑行道时,飞机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继续滑行,等待拖车拖行至停机位之后开启舱门。而对“谁抬病患下飞机”发生争执一事,南航回应称:“对在与救护人员配合中发生的协调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

  11月24日,首都机场医院一位副书记和副院长也到张先生家中进行了探望。

  张先生说:“我认为探望、道歉都不重要,还不如我来跪求以后制度健全,别再有道歉的机会。乘客患重病无法出飞机,医护人员和空乘人员居然互相推诿、生怕承担责任,这里面暴露的漏洞,今天我摊上了,明天可能就是下一个乘客。我希望通过我的这次惨痛经历、媒体的报道,能够警示机场、航空公司等部门,尽快堵塞漏洞,更学会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希望我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飞机落地因刹车系统故障,停在滑行道上,按规定禁止在此上下旅客

  记者从南航了解到,当天飞机上发现乘客身体不适后,乘务长立即要求机组人员进行机上广播寻找医生,只有一位旅客表示自己是妇产科医生,无法帮助这位病患旅客。与此同时,乘务长将客舱情况报告机长,机长与地面联系了救护车。随后,乘务长一直陪伴发病旅客至9点35分飞机放下起落架。飞机下降乘务员必须归位,乘务长在归位前帮助旅客系好安全带,并叮嘱后舱乘务员落地后立即到旅客身边观察情况。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民航对突发疾病旅客的救治原则,该机组人员这时的处置基本是得当的。

  当天9点40分,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滑行约10分钟后,刹车系统出现故障,在滑行道上停了下来。专业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原则上机长都会向塔台报告机上有旅客急需救治,但是当时飞机所处的位置是滑行道,事关整个机场运转,按照相关规定是绝对禁止在此上下旅客的,飞机只能等待拖车拖行至停机位之后开启舱门。据知情人透露:“飞机滑行道,所有飞机都要在这里起飞降落,一旦开启舱门后,摆渡车或其他车辆驶入,就会影响整个首都机场的正常航班运行。”

  就这样,飞机落地50分钟开不了舱门,当班机组及相关部门均表示无能为力。在这种硬规范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当班机组也格外困惑,没有塔台指令,谁也不敢也不能在滑行道上打开舱门。

  在了解到不能打开舱门后,乘务长和一名后舱乘务员向张先生说明了飞机故障的情况,并询问是否需要吸氧,随后将他扶至头等舱就座以方便及时下机。约10点40分,飞机被拖至停机位,乘务长打开舱门,随后地服人员和医护人员登机。

  上述知情人说,两名救护人员进入机舱之后,并没有携带担架。针对张先生该由哪方负责下飞机事宜,机组人员和救护人员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机组人员认为,对于张先生的病情,机组人员并不十分了解。尤其是在医疗处理方面,显然医疗救护人员要更加专业。假设在帮助张先生下飞机时,采取并不妥善的方法,或是不专业的抬扶姿势,稍有不恰当都极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应该由具有专业技能的医疗救护人员来帮助张先生下飞机送医院进行治疗。

  但医疗人员则认为乘客在飞机上机舱中,并且舷梯上都是冰,很容易在下舷梯时发生意外,应该由机组人员负责下飞机。

  业内人士表示,在该事件中,机组与机场地服、救护单位存在一定的交接问题,若乘客出现意外情况,地服需要将客人迅速抬下飞机,配合急救车,将旅客妥善安置并迅速送抵医院。如果各方能够紧密协调,这一切原可以避免。

  11月24日下午,南航就此事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全系统服务工作不仅仅只做到规范,而要将“以人为本”贯穿到工作的始终;要让每个空乘人员知道,遇到紧急情况,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编辑:曲金娜]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