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全文、张齐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11月30日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专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IMF当天发表声明说,执董会当天完成了五年一度的SDR货币篮子审议,认为人民币符合“入篮”的所有现有标准。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并将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SDR货币篮子。
声明还说,为确保各方有充足时间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SDR的价值将由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在内的篮子内五种货币的加权平均值决定。
IMF认为,人民币“入篮”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并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货币,从而有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
IMF还将篮子货币的权重调整为:美元占41.73%,欧元占30.93%,人民币占10.92%,日元占8.33%,英镑占8.09%。
IMF总裁拉加德当天在执董会结束后说,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IMF对中国过去几年改革货币和金融体系取得进展的认可。
拉加德说,持续和深化这些努力将带来更加强劲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反过来也会支持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院王军认为,人民币加入SDR标志着人民币获得了国际市场及发达国家的认可,“标志着人民币获得了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正式认可。从整体上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升了我们国家在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会使得人民币在更广的范围内,被更多的国家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来持有,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支撑人民币长期走强成为世界上像美元、英镑和欧元那样的硬通货。它未来还肯定会有助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比如在计价、支付、结算和投资等领域的广泛使用。”
SDR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
早在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曾对人民币“入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自那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今年以来,中国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快人民币市场化进程,其中包括公布外汇储备货币构成、向外国央行等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采纳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等。这些举措不仅为人民币“入篮”扫除了技术性障碍,也向国际社会释放了中国坚定金融改革、开放资本市场的积极信号,得到国际机构和投资者的赞许。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看来,加入SDR之后,将促使中国加快金融改革,“加入SDR之后也就意味着国内的金融改革会更加提速,因为国际基金货币组织对SDR的使用有一系列指标的要求,也就意味着我国各项金融改革,就会更加国际化市场化,前进一步。”
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王军还表示,今后中国老百姓的在境外消费、投资等使用人民币将更加便捷,“未来肯定会有助于国内居民在境外购物、旅游甚至是开展一些投资行为,比如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愿意在海外购置不动产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提高国内居民使用人民币的便捷程度。”
人民币加入SDR后,在带诸多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院王军认为:“特别需要维护好人民币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币值的稳定。在金融领域直接的就是需要进一步加快资本项目的开放,包括我们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加快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还有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的进程。被纳入到SDR成为国际上被接受的储备货币,还需要拓宽人民币资金将来回流的渠道,这就还有要求加快发展我们的债券市场,推动我们债券市场的开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认为,随着人民币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国内一些金融政策的制定过程也需要更加增强透明度,同时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防止国内一些政策的溢出效应对国际市场产生波动和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意味着市场的规则、市场的监管、各项制度的开放方面,必须要跟国际更加接轨,比如资本项目开放必将纳入一个快车道,对金融监管也会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