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多面“亮剑”,俄罗斯还能坚持多久?
当地时间11月30日,在俄土战机事件中遇难的俄飞行员奥列格·佩什科夫的遗体运抵莫斯科契卡洛夫斯基军用机场。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遭遇西方经济制裁,加之国际原油暴跌后持续低迷,俄经济深陷衰退漩涡,整体局势不容乐观。此时,普京出人意料地出兵叙利亚展开针对IS恐怖组织的军事行动,局面有所打开。然而,11月24日,俄军苏-24战机被土耳其空军“意外”击落,这使俄罗斯再次陷入被动,给普京提出一大难题。
普京多面“亮剑”:俄罗斯或将陷入中东泥潭
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打击ISIS在短期就取得显著效果,既赢得了多数国家的认可,也挽救了处于危难之中的巴沙尔政权,已经在叙利亚局势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一方面,由于西方多国家对待反恐表现暧昧,甚至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短期内无法给ISIS以致命的打击,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反恐战争仍将继续;另一方面,在叙利亚未来政治蓝图的规划上俄与西方在很多问题上意见向左,短期很难达成一致。因此,俄罗斯难以在短期内达成战略目标。
作为一个怀有“一流野心”的“二流国家”,俄罗斯在中东战略目标过大——乌克兰危机尚未平息,在国内经济萎缩、石油价格大跌、遭遇西方制裁的严峻形势下,普京虽出兵叙利亚,但实则无力打持久战。目前,俄在叙利亚作战每天耗资不低于400万美元,战事扩大和长期化都将成为俄罗斯难以承受之重。而战机被土耳其击落事件后,俄罗斯宣布对土进行制裁,又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其力量。开局预想的战略目标很有可能会大打折扣,若无法有效应对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俄罗斯甚至有可能陷入中东乱局的泥潭之重。
不对土耳其动武:统筹国内外形势,无奈中的明智之举
从俄方角度看,首先,俄公然对土宣战并非“名正言顺”。土方坚称俄战机“侵犯”其领空,在数次警告后才不得不将其击落,俄方虽对此予以否认,但无法完全推翻土方说辞,事实上,也不能排除俄战机极短时间误穿土领空的可能性。其次,俄经济因乌克兰危机受到西方制裁目前深陷衰退漩涡,经济实力萎缩,此时如若贸然大动干戈,俄经济将会雪上加霜,国内尚且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或受到不利影响。第三,普京总统及统一俄罗斯党已进入2016年国家杜马选举和2018年总统大选的重要筹备期,基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均不宜对土过度反制。
从国际层面看,其一,土耳其本身军事实力不容小觑且是北约盟国——根据北约宪章第五条,俄对土动武几乎相当于跟北约宣战,冒着挑起大国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的风险报复土耳其对其有害无益;其二,俄目前在中东的核心任务是打击ISIS、保住巴沙尔政权,对土开战势必影响反恐大局、阻碍其实现中东战略目标;其三,俄土两国现实利益交集甚密——土长期从俄进口能源,俄是土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如若俄土开战必然导致两败俱伤;其四,俄与西方关系因乌克兰危机已降至历史冰点,此时若对土开战,非但不利于与同美西方缓和关系争取尽快解除制裁,反而会使俄西关系进一步恶化。
莫斯科不会忍气吞声:俄罗斯将择机报复土耳其
俄罗斯自古便有尚武传统,作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是唯一可在从军事上抗衡美国的国家,且普京一向以“硬汉”、“铁腕总统”形象示人。此次战机被击落成为俄在中东军事行动的“污点”甚至“耻辱”。自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在军事行动方面从未如此“吃亏”。对于土耳其下手刁狠的这“一记耳光”,想必普京不会毫无反击,莫斯科也定不会完全忍气吞声,俄或将择机采取措施对土反击。
除了采取经济、外交等制裁手段之外,笔者认为,俄罗斯可能还会进行如下动作对土耳其予以回击:第一,继续采取外交攻势,在道义上将土耳其置于不利之地——大力揭露土耳其与极端恐怖组织的暧昧关系,借助国际舆论把土宣传成恐怖主义的“帮凶”;第二,伺机在军事行动方面“以牙还牙”——目前,俄已加强空中防御,派遣歼击机护卫轰炸机,并将装备防空导弹的“莫斯科”号巡洋舰将开赴叙拉塔基亚附近水域巡航,不排除俄在土叙边境通过军事战术伺机对土空军力量进行报复性打击的可能性;第三,多管齐下、间接报复土耳其——通过加强对土支持的叙利亚温和反对派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反对土耳其的叙利亚和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武装的支持等方式,巧妙报复土耳其。
如果说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那么,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所限,中东局势的未来走向将是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共同作用的结局。加之,考虑到临近的2016年杜马选举及2018年总统选举,普京不会过于冒险,也许会收缩战略目标、转向守成。无论从俄罗斯国家利益还是从普京及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前途考量,俄罗斯都应该坚决避免“多面亮剑”和深陷中东泥潭。(王晓伟,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博士后、莫斯科大学外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