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要退休了?儿子霍华德或继承衣钵

中国日报网站2015-02-10 11:03:42

  一代传奇、被人们誉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已84岁高龄。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为纪念控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0周年,巴菲特即将于今年出版一部具有特别意义的纪念书籍,而在这本书中,巴菲特和他的商业伙伴芒格将如何为伯克希尔“下一个50年”做出规划,也引发全球投资者们的密切关注。此外,巴菲特退休后,他的继承人选究竟是谁,这一点更是令许多人猜测不已。

  等待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年度致股东信的投资者今年将买一得三。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创始人正计划出版一部有特别意义的纪念书籍,以纪念他控股这家公司50周年。

  巴菲特及其商业伙伴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正各自撰写他们对于过去50年来伯克希尔公司不凡旅程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于未来50年的展望。两人都不会对另一人写的部分做任何更改。除固定的每年一度的致股东信之外,读者们今年还可以读到两种不同的反思和预测,并比较其中的不同。

  通过撰写对未来50年的期待,这两位年龄加在一起有175岁的老人,试图规划伯克希尔公司的未来以及他们遗留给后人的财富,目前有关这家公司在二人离开后将如何发展的辩论正日益升温。

  在接管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家经营不善的纺织厂后,他们通过在保险和其他行业的一系列收购,以及在可口可乐(Coca-Cola)、麦当劳(McDonald’s)以及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等美国标志性企业的股权投资组合,将其变成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机构之一。过去20多年,其他企业的股东一直要求企业关注核心业务,而伯克希尔公司的业务却日益多样化。

  如今,加上美国电力企业、北美最大铁路之一以及亨氏(Heinz) 50%股权,伯克希尔公司很可能是全球最多样化的企业集团,其规模全球最大更是毋庸置疑。该公司市值目前为3580亿美元,超过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由于该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巴菲特年事已高(现年84岁),有关在他退休后这家大杂烩企业是否应被分拆的辩论变得更加火热。但这场辩论可能正在发生变化。尽管巴菲特和91岁的副董事长芒格坚称,他们利用完全独特的文化打造出了这家经久不衰的公司,但投资者、分析师以及长期观察伯克希尔公司的人士,却在关注该公司管理结构层面的更细微问题。

  “对于沃伦•巴菲特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如何为伯克希尔公司的未来做好安排,让它继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巴克莱(Barclays)研究伯克希尔公司的分析师杰伊•盖尔布(Jay Gelb)表示,“我认为,今年的致股东信可能会是他迄今最重要的一封。”盖尔布每年都会被邀请在伯克希尔年会上向巴菲特提问。

  巴菲特致股东信于每年2月底发布,篇幅达30页左右,里面包含大量投资金句、发人深省的段落以及玩笑。全球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私人股本公司老板以及公司首席执行官都说自己从中获得启发,他们会像任何一个小股东或商学院学生那样如饥似渴的细细品读。

  然而,或许致股东信的最大作用是成为维系伯克希尔公司的粘合剂,构成一家大杂烩企业的思想基础。

  巴菲特和芒格即将为未来50年绘制的路线图,可能堪比1996年巴菲特为伯克希尔公司股东撰写的那本《股东手册》(Owner’s Manual)。在这本手册里,他列出了15条指导原则,其中包括承诺寻找稳健的企业并永远持有,而不要跟踪季度业绩、不断改变投资组合。手册还赋予伯克希尔公司的管理文化以神圣地位,这种文化主张让子公司老板有权管理自己的事务,不受伯克希尔公司奥马哈总部的干涉,伯克希尔总部目前仍只有25名员工。

  以往的致股东信对分红或持有太多债务提出了尖锐批评,巴菲特的继任者应该会把所有这些批评当做金玉良言,用来反击那些敦促该公司改革的外部人士。

  “任何一个接替巴菲特的人都不会拥有他那种权威或可信度,”法学教授拉里•坎宁安(Larry Cunningham)表示:“他可以提供教科书、规则、指导原则,就这一点而言这些致股东信都非常有用,将为继任者增添力量。”坎宁安出版了一本巴菲特致股东信编选注释集。

  当今,维权对冲基金的要求日益得到支持,他们要求企业分拆业务部门、停止投资、给资产负债表增加债务并将现金返还给股东,而这些都是巴菲特痛恨的。在这种情况下,有致股东信为继任者撑腰可能是必要的。密切追踪伯克希尔公司动向的人士表示,分拆伯克希尔公司的议论将只不过是议论。实际上,已有人押注在现任管理层以及在巴菲特继任者的管理下,公司仍能继续扩大规模。

  在目前的管理结构下,伯克希尔公司可以将其运营企业的现金以及由保险公司筹集的保费用于投资,与其他必须以较高成本借入资金来开展收购的公司相比,伯克希尔具备资金优势。盖尔布估计,伯克希尔公司目前拥有250亿美元的多余资金可用于并购。2013年,伯克希尔公司与巴西私人股本集团3G Capital(提供专业管理技能)合作收购亨氏。他表示,更大规模的收购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他正试图厘清所有问题,这样下一任CEO就不需要做出任何过于具有挑战性的决定了,”盖尔布表示,“巴菲特家族仍将持有伯克希尔公司大量股权,因此维权投资者不可能马上介入要求改革。这给下任CEO提供了一些操作空间,无需担心广大股东或者像我这样的分析师怎么说。”

  前高盛(Goldman Sachs)银行家鲍勃•斯蒂尔(Bob Steel)表示,对于伯克希尔公司而言,维权对冲基金的兴起或许是件好事,而不是像人们有时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威胁。该公司可能会找到一些更愿意被收购的收购目标。斯蒂尔现任精品投资银行普望(Perella Weinberg)首席执行官。

  斯蒂尔表示:“巴菲特创建的这个品牌已被视为‘好管家’的代名词。他非常乐意让管理层自己经营业务并愿意给予支持,因此这个品牌让他成为一个企业乐意合作的人选。”

  “对于很多公司而言,维权主义会将让这个世界变得不同。如果更多公司不愿做出投资,例如投入资金进行研发,或许一些公司会拨打‘1-800-WARREN’,然后它们就会发现投资是个有趣的选择。”

  如果伯克希尔公司未来不会被拆分,而实际上会变得更加庞大和多样化,那么问题就会变成,目前维持在最小规模的总部未来是否够用。

  巴菲特表示,在他去世后,他的工作将至少分摊给3个人。包括一名董事长(他希望由他的儿子霍华德(Howard)担任)、一名首席执行官以及一名或多名首席投资官。那些长期研究伯克希尔以及其他企业的学者认为,可能还需要采取更激进的措施。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当管理改革变得势在必行,如何对表现不佳的子公司实施管理改革,”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海尔布伦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资中心(Heilbrunn Center for Graham and Dodd Investing)金融学教授布鲁斯•格林沃尔德(Bruce Greenwald)表示,“人们相信沃伦•巴菲特是所有行业的行家,但他们不会相信其他任何一个人也具备这种能力。他的继任者不会拥有这种‘带宽’和可信度。”

  在最近一本著作《巴菲特之后的伯克希尔》(Berkshire Beyond Buffett)中,坎宁安提出,该公司需要对子公司进行分组,并任命最多10名分公司总裁作为新的管理层。本书基于对伯克希尔很多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采访写成。

  坎宁安表示,这就是曾发生在经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小型综合企业Marmon身上的事情。该公司由杰伊•普里茨克(Jay Pritzker)和鲍勃•普里茨克(Bob Pritzker)组建,2007年被伯克希尔收购。

  “这两家公司都是由标志性人物通过几十年的并购打造而成的,他们了解公司的所有历史以及所有优势和劣势,当他们离开时,这个世界上就再没有一个人能具备这些知识。”他表示,“巴菲特的继任者可能会认为,‘我不可能让80个人向我汇报,但我可以把这个数字除以10’。这似乎是他必须采取的方法。”

  伯克希尔已开始把子公司的财报分成5类:保险;铁路;公用事业以及能源;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以及金融和金融产品。

  与此同时,在伯克希尔创建50周年之际,该公司股价正接近创纪录高点。2014年,该公司股价上涨逾25%,部分原因是与其他同等规模的公司(一般是跨国企业)相比,正在复苏的美国经济在伯克希尔的资产配置中权重更大。

  巴菲特现在的健康情况看上去不错,新任管理层交接或许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但它是分析师列出的头号风险因素,甚至连全球最大投资者也在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动向。

  “我一直在问自己,如果他不在了,伯克希尔的股价会上涨还是下跌?”私人股本集团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表示,“我没有答案。股价可能会上涨,因为如果该公司被分拆,其价值就会提升,但也可能会下跌,因为人们认为,没有人能够做到他做到过的事情。”

  橡树资本管理(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创始人马浩华(Howard Marks)也在密切关注此事。他自己定期发布的致投资者信拥趸众多。“他们会把这份工作分摊给更多的人做,理论上来说,管理资金的那个人或那群人不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因此股价将跌至一般水平,”他预测,“但希望不会彻底变得平庸。”

  在巴菲特和芒格为今年的致投资者信做最后的润色之际,他们将既着眼于未来、又不忘回顾过去,目的是就长远的管理和投资为他们的继任者提供指导。

  在巴菲特去世后,这些信件将仍然存在。如果这些信件传达的信息能够经久不衰,那么或许伯克希尔公司也能永葆青春。

[编辑:赵妍]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