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反腐相声尺度大 审查官员称不用回避
反腐相声上春晚 艺术就该直面现实
■ 观察家
没了批评的锋芒,没了敢于直言的艺术秉性,幽默缺席,艺术生命力萎缩很多。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但反腐题材相声在央视春晚舞台30多年的历史上,仅牛群有一个《巧立名目》曾经直接讽刺过“领导”这一群体,另外,赵本山早年的小品也曾讽刺过“乱来”的基层干部。苗阜俩人今年的尺度早已突破牛群当年相声中的“领导冒号”。2月6日,在往年春晚彩排阶段上几度浮沉的苗阜、王声,亮相首次大联排。观众发现,这次很可能最终顺利登上春晚的反腐相声讽刺尺度之大,涉及题材之“敏感”,堪称三十年来之最。苗阜说:“大家都评价说这在春晚舞台是前无古人的,在审查的时候领导说该说就说,不用回避,实事求是最好。”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歌颂真善美是正能量,针砭假丑恶也是正能量。不惧批评,才能体现今天社会的自信和胸怀,艺术本身的力量才能得以爆发。”一个和谐包容、开放大度的社会,就应该让艺术的讽刺力量喷薄而出,让讽刺艺术充分汲取五味陈杂的生活养分,打造出更多敢恨敢爱、直言不讳的辛辣作品,让艺术得到多元化发展——讽刺相声是文艺百花园的“带刺的花朵”,刺人,却别有香韵和吸引力,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助推力、醒脑丸。
当下是“加急时代”,平时生活压力大,逆淘汰等不公平因素、不公平竞争让人窝心。此刻,让我们融进讽刺艺术中,通过这种酣畅淋漓的讽刺和嬉笑怒骂,让内心的诸多不满得到消解、释放——讽刺艺术真的就是“心理良药”、精神按摩了。诸多人喜欢看讽刺漫画,喜欢讽刺艺术,正源于这种心理放松。
这些年,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在数量上得到了飞跃,但整体而言,相声、小品都在走下坡路,观众不喜欢。可以预见的情节、无聊的装疯卖傻,或者是插科打诨,拿弱势群体开涮,耍贫嘴等,圆滑世故,看起来非常热闹,因为没了批评的锋芒,没了敢于直言的艺术秉性,幽默缺席,艺术生命力萎缩很多。正如有媒体批评的,“语言类节目仍让人不满足,主要是失却了当初的讽刺锋芒,回避矛盾,回避现实,远离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只拿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开刀,让人笑得勉强,即使是讽刺也是隔靴搔痒,导致晚会质量下滑”。语言类节目质量,要想得到真正的提升,就应该讽刺和批评重新回归。
相声、小品就应该有针砭时弊、带尖带刺的勇气,调动艺术的力量、站在公共责任感的高度,对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不良现象,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批评。多一些带刺的锋芒,相声必然能重焕光彩。
□耿银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