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安与令计划乌龙关系的背后

国际在线2015-03-05 18:16:39

令狐安与令计划乌龙关系的背后

浏览两会新闻,突然看到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中纪委常委令狐安在会议期间时专程向媒体澄清,自己与“大老虎”令计划根本没有亲戚关系,唯一的交流就是在开会时握过一次手,至多五百年前是一家。

虽然年纪只相差十岁,但令狐安与令计划的“关系”一直很混乱。上世纪90年代初,令计划刚到中办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已是副部级干部的令狐安被传是他的“哥哥”,利用职权提携了弟弟;后来,令计划进入政治局,令狐安又成了他的“弟弟”,沾了哥哥的光才当上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前两年,令计划的儿子出事了,令狐安则升级成了他的“爹”,因“孙子”的不幸还收到不少人的安慰。不过,好在令计划没进常委,不然,真像令狐安说的那样:“如果进常委,说不定传言我成他儿子了。”

二十多年来,两人不断被不少人当作“亲戚”,主因是姓和籍贯的高度一致。令狐安和令计划都有一个很稀有的姓氏(注:令计划家本姓“令狐”),老家又都在山西省平陆县,再加上同为高级领导干部,所以,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哪有如此巧合的事情,这两人肯定有关系!”

肯定有关系!这句话看起来是猜测,听起来有水分,事实上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刘宝瑞老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明朝年间的故事,跟我年岁差不多的人搞不好还在当年的教科书里学习过,故事名叫《连升三级》。

听起来这好像讲的是一个关于“狗屎运”的故事,但事实上却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封建社会官场那套潜规则,张好古升官看似偶然,却又必然。可叹的是,明朝虽然亡了数百年,官场中这套,在当代中国却仍有生存空间。

令狐安的“亲戚”令计划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山西官场塌方式腐败中,一大批落马官员都与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兄弟、同乡、旧故……有的没有关系也要费尽气力扯上关系,因为搭上关系或许就能如张好古那样“连升三级”。怪不得令狐安回忆说,有跑官的专门找来,求他动用与令计划的“关系”弄个官当当,不知道这人后来有没有被令狐老先生举报。

对这种朋党政治,习近平早就定了性,这就是“山头主义”。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有的案件一查处就是一串人,拔出萝卜带出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党内,所有党员都应该平等相待,都应该平等享有一切应该享有的权利、履行一切应该履行的义务。”

朋党政治、山头主义在中国由来已久,每每导致朝纲混乱、社会动荡,基本是每一个朝代走向崩溃的主因。在封建社会,虽然从上至下都深知其危害性,但却无力改变这个历史的螺旋。有人将其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血缘和地域的联系,加上人总归是情感动物,所以,容易产生远近亲疏的观念,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有一种特质,就是“人以群分”,即便是有不同意见,一看是同一门派的,难免就有亲近感。

这样看,“画圈圈”确实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习惯,毕竟作为社会动物,谁也没有办法脱离人际关系而存在,但是,此关系而非彼关系,生活中此关系最过分无非被称一句“拉帮结派”。

把“圈圈”划到政治上就不一样了,直接牵扯到的是公平与正义,资源与权利。当然,去除“拉帮结派”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也并非让每个人都六根除净,而是,我们要在用人纪律、用人观念进行改革,监督和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要依靠法治的力量,在法律上和道德上建立起一系列的规则,然后把这套规则,植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只有这样,才会在保留文化传承和人情温度的同时,让这个社会不再陷入“山头”和“圈子”的轮回。这无疑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不是几句政治口号能够办到的,所以,希望每一个当事者都能用心竭力。

期待有一天,令狐安再也不需要专门解释,他和令计划其实没什么关系。(龚万鹏 个人微信公号:忧锅忧米)

[编辑:蒋丽丽]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