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医疗队赴尼救援纪实 不辱使命完胜而归

中国新闻网2015-05-10 11:40:51

  中国政府医疗队赴尼救援纪实 不辱使命完胜而归

  5月8日晚,中国国际救援队顺利完成尼泊尔8.1级地震救援任务,返回北京。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10次赴境外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尼泊尔驻华大使马赫时·库马尔·马斯基及相关部门领导到北京首都机场迎接。中新社发 韩海丹 摄

  5月9日下午,中国政府首支赴尼泊尔医疗队顺利回国。在尼的13天紧张救援工作中,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者不畏艰险、救死护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向全世界展现了国际医疗救援的“中国行动”,受到当地群众、尼泊尔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赏。

  主动请缨昼夜兼程

  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后,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反映迅速,地震当日即率先向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动请缨。4月26日上午11时,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意出征的指示后,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四川省人民医院全员动员,8小时内就完成了价值480余万元、12.3吨医药后勤物资的筹备工作。

  迅速集结人员。中国政府医疗队以四川省人民医院负责建设管理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为基础,由60名人员组成,其中国家卫生计生委3人、四川省卫生计生委3人、四川省人民医院35人、川大华西医院9人、省疾控中心5人、省外侨办翻译1人、记者4人。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杜波担任队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处长李正懋、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任副队长。

  尽管是星期天,接到通知的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赶到集结地。他们中有的爱人刚刚分娩,有的父亲还在住院,有的爱人出差在外孩子没人管,但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帮助与中国山水相连的邻居战胜灾难,大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26日23:30分,队伍集结完毕赶赴机场待命。27日5时40分,搭乘中国政府医疗队和应急物资装备的专机从双流国际机场起飞,飞越珠穆朗玛峰,于尼泊尔当地时间早上6时许,抵达尼泊尔加德满都国际机场。然后换乘大卡车,历经颠簸辗转,终于于17时抵达救援目的地、伤员集中救治地之一——杜力克。来不及洗去满身风尘,队员们立即投入战斗……从积极准备到抵达尼泊尔开展医疗救援,不到24小时,中国政府医疗队充分展现出了让世界都为之惊讶的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

  夜以继日高效救援

  中国政府医疗队抵达尼泊尔,正是救援黄金时间。由于伤员较多,医疗队当即决定“边搭建边救治”。一边派出部分专家赴附近医疗病区协助伤员诊疗,一边派部分队员在驻地开设临时医疗点救治伤员,其余队员分头进行帐篷医院搭建和设备安装等工作。医疗队携带的12.3吨援助物资,全靠人力一点点从卡车上卸下来,然后依次通过医疗队员、尼泊尔军方人员组成的长蛇阵运往山坡上的空地。

  杜力克地区是山地,没有很开阔的地方。医疗队充分借鉴在地震救援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合理规划尼方提供的场地,依山势将帐篷医院划分为门诊区、治疗区、病房区和后勤生活区4个区域,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临近天黑,7顶帐篷在营地矗立起来,优先用作门诊室、手术室、检查室、药房等。队员们将最好的帐篷提供给地震伤员,自己则住在小小的单人帐篷内。医疗队抵达当天短短的几个小时,就救治伤员83人。

  28日是72小时黄金救援期最后1天,也是帐篷医院正式开诊的第一天,全体队员超负荷运转,经受住了伤员暴增和暴雨骤降的双重考验,当天即救治伤员168人。

  中国政府医疗队沿用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制,队员们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创立新的工作模式,开创了跨国救援的先河,为今后的海外救援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帐篷医院搭建完毕之初,医疗队积极完善组织架构,将医疗人员分为医技、住院、门诊、巡诊、药械5个小组,各组按照职责分工有序开展工作,大大提高了伤员救治效率。同时,积极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沟通,与当地唯一公立医院——杜力克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与杜力克医院、当地军方医院建立了三方合作模式,从而形成了检伤、诊断、治疗、病房观察、转诊的一体化治疗模式,使伤员的救治很快从最初的忙乱转为有序有效。据统计,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以来,杜力克医院共向中国政府医疗队转送各类伤员400余人,重伤员经医疗队手术和诊治后转往杜力克医院100余人。

  医疗队还全力指导危重伤员救治。27日抵达加德满都机场后,在机场等待期间,获悉1名中国女公民伤情危重(下肢骨折、肺挫伤,处于昏迷状态)后,根据中国驻尼泊尔使馆安排,医疗队立即派出2名队员前往指导抢救工作,随后又两次派出专家组参与救治,使其转危为安,并顺利安置回国治疗。医疗队还先后派出数十人次的专家,赴附近的部队医疗病区和杜力克医院,指导危重和重症伤员救治工作。

  在救治地震伤员的同时,医疗队还积极开展防疫工作。抵达灾区第一天,由5名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卫生防疫组立即着手开展驻地及周边饮水、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完善灾后防疫工作方案。并及时对驻地及周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对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厕所、污水等进行消毒灭蝇,对生活饮用水采样检测,并在灾民安置点和病房张贴尼文、英文宣传单,大力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驻地及周边人多、垃圾多的情况,与当地政府、卫生部门官员和专家进行多次沟通交流,提出措施建议。指导做好中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29日,中国政府医疗队派出6人医疗防疫组赶赴驻地120公里外、位于震中的葛洲坝集团下属企业工地,救治中方受伤人员并对300余名员工进行了卫生防疫培训和专题心理疏导。医疗队还向加德满都的中国民间救援组织和志愿者,提供了一些急需的医疗药品。

  中尼情深团结克难

  中国政府医疗队一到杜力克,就受到当地群众及驻军的欢迎。他们主动前来帮忙卸载搬运物资、搭建帐篷,只要能插上手的事他们都会做。为了保障医疗队物资、人员的安全,军方还派人24小时警戒。当地的畜牧局主动将办公室让出来作为医疗队的临时指挥部,坚决不收取任何报酬。

  在杜力克中国政府医疗队营地,活跃着许多肤色与着装有别于医疗队队服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医疗队不请自来的“外援”——尼泊尔志愿者,他们就像是尼泊尔这块土地上的星星之火,点亮着中尼两国人民友谊。中国政府医疗队帐篷医院搭建投用的当天,就来了许多志愿者,或帮忙搬运、照顾伤员,或担任翻译。由于教育程度的不同,很多伤员无法用英文表达,志愿者的加入让医疗队员与病人的沟通更加便利,能够更加准确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感受,让医疗救治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高效。

  十余天的奋战,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的医生们也与志愿者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听说医疗队即将离开的消息后,大家纷纷表示不舍。飘扬的五星红旗、“谢谢中国”的真挚话语,成为一道道温暖人心的风景。

  可歌可泣国际赞誉

  中国政府医疗队高效、有序的医疗救援工作充分展示了中国形象,增进了中尼人民的友谊,赢得了国际赞誉。

  4月28日和30日,尼泊尔卫生部副部长和杜力克市行政长官分别来到中国政府医疗队驻地,看望慰问医疗队队员,对中国政府医疗队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连续高强度作战的精神表示感谢和敬佩。5月1日上午,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兼紧急救灾协调员瓦莱丽·阿莫斯女士和欧盟人道主义援助委员会委员克委员里斯托斯·斯蒂利亚尼德斯先生率领联合国与欧盟人道主义机构负责人代表团,来到中国政府医疗队驻地视察,对中国政府医疗队在尼泊尔地震医疗救援中高效有序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赏。5月1日下午,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夫妇也来到医疗队驻地,看望慰问了医疗队队员。5月3日,尼军方负责外交及卫生的高层到医疗队驻地视察,对医疗队救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不辱使命完胜而归

  截止5月7日晚上8时,中国政府医疗队共救治伤员606人,其中重伤117人,轻中度489人。开展医疗巡诊2543人次、各类手术276台次。并充分利用四川地震救援经验,卫生防疫同步跟进,积极指导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组织开展饮用水监测和灾后防病宣传培训,共计消毒6万平方米、灭蝇1万平方米、采集水样62份。5月4日上午,尼方在杜力克召开有中、美、英、德、印尼等国医疗队参加的国际救援联席会上,医疗队得到高度赞扬。

  尼方指出:中国政府医疗队是第一支到达杜力克灾区的医疗队,与当地合作十分顺利,非常有效,如果没有中国政府医疗队,不会取得这样好的医疗救治效果。在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完成换防离开时,尼泊尔当地送来锦旗,对中国政府医疗队在尼泊尔所进行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感谢。(完)

[编辑:赵妍]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