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二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渡尽劫波后的自省与宽容

国际在线专稿2015-05-11 13:19:59

凭吊二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渡尽劫波后的自省与宽容

阿拉曼英联邦公墓入口。摄影:张一夫  

  国际在线报道(驻埃及记者张一夫、黄元鹏):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从欧洲蔓延到非洲,大国的钢铁肌肉被源源不断地从欧罗巴运往埃及和利比亚。在茫茫沙海,“沙漠之狐”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曾一度逼近尼罗河三角洲和开罗,但当队伍行进到小镇阿拉曼时,战场局势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对于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事,后人有着怎样的历史记忆?

凭吊二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渡尽劫波后的自省与宽容

向阿拉曼英联邦墓献花的少年。摄影:张一夫

  “陈列在这里的是‘喷火’式战机的航炮弹药。展厅外还有一架在1999年发现的‘喷火’式战机,被发现时整架战机都被黄沙埋住了。” 在埃及的阿拉曼战争博物馆,中尉讲解员艾哈迈德向记者介绍了一件珍贵的藏品。他提到的这款战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开始服役的‘喷火’式战机,是英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德意联军争夺制空权的利器,但对于战斗在马耳他和北非战场的盟军而言,直到1942年夏天,这一型号的战机才姗姗来迟。

  在同一个夏天姗姗来迟的,还有当时的英国中将蒙哥马利。在蒙哥马利登陆北非前的18个月里,盟军在北非战场连战连败,德意志“非洲军团”兵临小镇阿拉曼,再往东就是尼罗河三角洲和开罗。

凭吊二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渡尽劫波后的自省与宽容

并立在阿拉曼英联邦墓园的五块墓碑。这五名士兵战死于同一天,其中的一位死时才17岁。摄影:张一夫

  霍华德·施莫尔是记者在阿拉曼采访到的一位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对于当时的战场形势,他分析道:“如果纳粹胜利了,盟军就要丢掉苏伊士运河和(海湾地区的)石油,甚至输掉整场战争,那种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1940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强令部队向埃及发起进攻。不过,落后的装备和散漫的军心,使得意军在短暂进入埃及后,便很快被英国人赶了回去。

  随后,在希特勒的命令下,隆美尔率德意志“非洲兵团”前往利比亚驰援意军,并一鼓作气将战线向东推进了1200公里,隆美尔也因此收获了“沙漠之狐”的绰号。这使得授命于败军之际的蒙哥马利不得不背水一战。一到北非,他就向英军下达了“不得后撤”的死命令,“我们不能再后撤,与后撤有关的一切计划和文件都将被烧毁。我们要在这里扎根,在这里战斗,不成功便成仁。我希望所有人都记住一点,黑暗的时代将永远结束。首相(丘吉尔)命令我们消灭北非的轴心国力量,这一目标能够达到,也必将会达到。”

凭吊二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渡尽劫波后的自省与宽容

阿拉曼战争博物馆内陈列的“喷火”式战机。摄影:张一夫

  提振士气,是蒙哥马利的当务之急。不过幸运的是,他拥有了天时、地利和人和,战场形势也随着这位“福将”的到来开始发生变化。中尉讲解员艾哈迈德认为,蒙哥马利登陆北非的1942年夏天,正是战争走向分水岭的时刻,“在阿拉曼战役初期,德国占据上风,但是到战争后期盟军逐渐积累起作战势头,双方攻守易位。”

  在蒙哥马利登陆北非前不久,因苏德战场吃紧,德军将作战范围覆盖马耳他的第二航空队战机大量调往东欧,马耳他和岛上的英国驻军的空防压力大为减轻,并趁机向岛上运送了大批“喷火”式战机,不久后,该型战机也成批进驻北非战场的英军基地,这使得英军逐步获得了夺取地中海和埃及上空制空权的能力。

  在埃及法尤姆大学任教的伊哈布·阿里博士告诉记者,对制空权的掌控,至为重要,“德国人的装备是良好的,但是数量太少,英国人控制了马耳他岛,因此他们能(在地中海)切断德国人的海上补给线。另一方面,(除了能从海上获得补给外)英国人还能从埃及本土获得物资供应。”

凭吊二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渡尽劫波后的自省与宽容

阿拉曼战争纪念馆内的和平主题雕像。摄影:张一夫

  为巩固之前取得的战果,德意联军在阿拉曼以西,南北向地埋设了长达60余公里,宽达8公里的地雷带,以阻止英军的反扑。

  此时的盟军,战略上准备佯攻,“声南击北”,战术上则积极进行排雷训练;另一方面,在摧毁德意联军补给舰只的同时,盟军也在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美国的谢尔曼坦克。

  终于,在1942年10月23日夜里,盟军集结超过800门大炮对德意联军展开轰炸,发动了史称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战略反扑。在盟军的顽强攻势下,德意联军且战且退,先是撤到了利比亚,继而逃到了突尼斯。1943年5月13日,轴心国在突尼斯的部队向盟军投降。

  胜利终于降临。然而,不能忘却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统计显示,在这场战役中仅德意联军损失超过3万人和350辆坦克,而盟军也付出了死伤1.3万人和损失500辆坦克的代价。

  更令人遗憾的是,战争的影响持续至今。因大量地雷未能排爆,如今的阿拉曼还只是小镇规模,放眼望去,到处是无人开发的空地。在很多游客眼中,除了黄沙和死寂的海滩,阿拉曼就只剩下几处公墓和一所战争博物馆了。艾哈迈德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战争博物馆几乎成了所有游客的必到之地,“冬天来的人少些,夏天会多起来,一天会有四、五辆巴士的人过来,有些就是来为在二战中服役(并阵亡的)父辈和祖父们扫墓的。”

  昔日的战场吸引着陆陆续续前来祭奠和凭吊的人们。这些年,参战国代表会聚在一起,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活动,纪念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

[编辑:靳松]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