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耗时8年修复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2015年6月13日 修复好的千手观音对游人开放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瑛):2015年6月23日,历时近8年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保护修复工程顺利完工,在重庆大足举行竣工仪式,正式对游人开放。
当天虽然正在下雨,但赶在第一时间前来一睹观音尊荣的游客络绎不绝。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高7.7米、宽12.5米,开凿于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年间,是中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特殊等原因,千手观音造像面临着非常严重、复杂的病害情况。为确保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生命得到延续,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勘察研究,并进行试验性修复。2011年4月,千手观音造像本体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中采取了金箔层揭取回贴、风化石质加固、残缺石质补型、彩绘清洗等多项修复保护手段。共完成千手观音造像830只手和227件法器的修复,修复面积达222.15平方米,使用金箔超过100万张。
记者在现场看到,修复好的“千手观音”主尊端坐莲花台,全身金光熠熠,神态庄严雍容、容光焕发,一改往日的暗淡斑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表示,历代修缮贴金在千手观音主尊面部留下了多层粘贴不匀的金箔,使得千手观音面部“浮肿”。此次修复中揭除了“千手观音”面部约0.3厘米厚的历代旧金箔,所以“千手观音”的“全新”形象其实是南宋建造之初时的本来面。
千手观音保护工程实施时间长、涉及学科广、投入经费多。保护工程在充分认识和尊重千手观音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完整性、真实性保护原则,高度重视前期研究和科学试验,通过严谨、扎实、规范、细致的现场工作,在高温潮湿环境下的彩绘造像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对国内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论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提升。
修复好的千手观音对游人开放
修复好的千手观音对游人开放
修复好的千手观音对游人开放
修复好的千手观音对游人开放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接受记者采访
修复工程人员工作台
竣工仪式现场的游客
前来参观的游人
2015年6月13日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保护修复工程竣工仪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