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解读人民币贬值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被大幅下调1136个基点,与上日中间价出现了接近2%的变化(贬值方向),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即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说明》和《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问题答记者问》的公告,随后又于8月12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人民币汇率有关问题进一步答记者问》的声明。
将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的现象与央行对于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问题的三份声明结合起来分析,就会发现,此次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是中央人民银行顺应市场力量,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人民银行的声明,不仅意味着此次人民币贬值只是汇率机制改革的结果,而且还向外界发出信号,新一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正在启动。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历史,中央银行承诺的可信性事关货币信誉,一直是货币国际市场地位的基础。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对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的说明和答记者问,必定是经过严谨论证过后的改革承诺,而非如一些评论者所说的“为了化解外国对人民币币值的批评而策划的说辞”。
人民银行在《声明》中明确提出,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虽然,《声明》和《答记者问》都未明确说明将人民币中间价改为以上日收盘价作为定价基础,而是只对做市商报价参考做了明确规定。但是,相比2006年1月4日之后所采取的在当日开市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做市商询价,去掉最高和最低价后得到的加权平均作为当日的中间价或基准价,此次对做市商中间价报价参考的明确规定,实际上在通过加强做市商报价的市场化和透明化,使中间价形成更加参考外汇市场总体供求关系,从机制上防止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大幅偏离,提高中间价报价的合理性。
从8月10日、11日和12日三个交易日汇率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较10日出现了接近2%的变化(贬值方向),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较11日出现了接近1.6%的变动(贬值方向)。人民银行的解释是“如果上日收盘汇率较上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较大,会导致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相应地较上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一定幅度变动。”
这一解释其实说明人民银行实际上参考了做市商基于上日收盘汇率价格做的报价,因此当日的中间价会随着上日的收牌价而变动。当然,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全市场化仍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仍需外汇市场的配套改革。因此,人民银行在进一步答记者问中也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将主要参考市场均衡汇率形成,同时继续发挥基准汇率指导市场汇率的作用,进一步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央行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举措,并不是为了干预货币以重振出口,而是在向外界传递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信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智库和国际市场分析师也都从积极方面对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进行理解,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诟病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12日就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发表声明称,人民币中间价新机制是受欢迎的举措,已经宣布的调整对货币篮子没有直接影响,市场决定的汇率有助于SDR运作。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 Lardy)也发文指出,“中国此次采取的汇率调整举措,并不是走向汇率操纵,而确实是努力促使人民币转向市场化的浮动汇率体制上来。”汇丰新兴市场外汇策略师Paul Mackel在其报告中也说,“中国央行的决定不应被视为蓄意贬值策略,亦非针对外贸状况而做。”
当然,人民银行在当前时机推行人民币中间价格报价调整,也会带来其它方面的效果。笔者认为,这主要涉及以下四点:
第一,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格报价,可以解决人民币中间价与市场基准汇率长期偏离的问题、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
第二,可以通过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改革承诺和行动,应对11月份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评估,增加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的机会;
第三,人民币汇率贬值虽然对提升中国出口有限,但是也有利于应对中国经济增速的疲软,7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是今年4月以来的最弱增长;
第四,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有利于人民银行提前应对美联储将在年内加息可能导致的美元继续走强,以及欧元、日元趋弱和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的全球宏观经济形势。
当然,此次汇率调整也面临一定压力。因此,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确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的有序完善。(刘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