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奥会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渐入佳境

国际在线2015-09-27 10:27:40

习奥会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渐入佳境

  9月25日,习近平伉俪造访白宫,奥巴马总统用中文“你好”欢迎远道而来的老友,两位第一夫人亲切地拥抱。这一温馨的场面几乎瞬时通过网络传遍全球,两国第一家庭浓浓的情谊使那些针对“习奥会”冷嘲热讽式的预言落空。

  其实,有关“习奥会”的种种风凉话和泄气话折射出一些人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消极态度。有观点认为,对于两国元首两年前共同倡导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一厢情愿、而美国已经放弃的“华丽却空洞”的辞藻,这样的消极论调经媒体夸大,给两国关系的未来蒙上一重阴影。

  笔者认为,这些观点过度夸大了中美关系的中的不利因素,未免有失偏颇。其实,美国并非不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是出于国内压力而不愿积极呼应——两国一直在落实最高层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并不断探索这一概念的新内涵。正因如此,“习奥会”所取得丰硕成果显得出人意料,让忧虑重重的社会舆论喜出望外。

  公允地说,“习奥会”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经过诠释概念阶段之后渐入佳境。

  第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因“习奥会”的丰硕成果而进一步走向务实合作。在会议成果清单中,中美不仅达成了解决人们普遍关心的网络安全、军事合作等大打“口水仗”的棘手问题的共识,而且在“阿富汗和解”和全球维和等问题上也达成了广泛一致。这表明新型大国关系正在由一个外交框架式尝试变成中美务实合作的“大厦”。

  第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2013年6月,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约定为“不冲突”、“不对抗”和“合作共赢”,而现在其内涵又增添了“不断拓展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务实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的新内涵。这也使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定位更加明确和具体。

  第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渐具深厚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中国人普遍关注美国,不少人对美国社会较为了解;与之比较,美国人对中国社会则知之甚少。在习近平伉俪访问的林肯中学时,竟然有学生认为中国“还有皇帝”。对此,习近平面对美国公众,谈知青岁月、谈想让乡亲们“吃一顿肉”,俨如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叔,这不仅增进了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而将2016年定为“中美旅游年”和确保100万美国中学生学习中文的“十万强”计划更是不仅将使普通公众得到实打实的好处,而且也将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打下社会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已渐入佳境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会成为维护两国关系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器”。中美关系维持良好发展将造福两国人民,这既是不证自明的“大道理”,也是两国社会每一个成员实现“小梦想”的“大前提”。(陈永,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付承堃]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