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强的摩天大楼设计 真要逆天!
原标题:世界最强的摩天大楼设计 真要逆天!
今年大赛的获奖冠军作品名为“纽约地平线”,以纽约中央公园为基础,占地1.3平方英里(约3.4平方公里),以地表为平面向下开凿足够深的河渠,使其成为一片拥有湖泊和种植茂密植物的小山的区域。公园四周用玻璃墙围起。公园外地表以上的摩天大楼内的人们可无障碍眺望园内全景。
排在亚军位置的作品名叫“蜂巢”(Hive)。该作品是一座垂直的、专门为无人机提供控制终端服务集散地的大楼,可为纽约市市民投递包裹和商业货物。
第三名是位于冰岛的“数据摩天大楼”(Data Skyscraper)。
原标题:中国宅院的气质
建築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是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從原始人的穴居、巢居至發展到今天,建築發展的每一步都是當時自然環境、社會科技、社會組織、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綜合作用的結果。庭院作為中國傳統建築的精華,它的發展過程同樣體現了文化諸要素的作用。
中国宅院的气质
中国宅院的气质
中国宅院的气质
中国宅院的气质
中国宅院的气质
中国宅院的气质
相关新闻:一看吓一跳 中国历代的房价都是什么样?
提起房子,你会想到什么?有些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只够在一线城市买个厕所;还有人对比自己的工资,算到自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息一辈子也许都买不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面对如今房价的起起伏伏,你会不会疑问,难道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房产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朝历代的房价是什么样的,看一看历史中的国人们,究竟有“几家欢乐几家愁”。
西周: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份,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汉:汉朝时,陕西汉中人口稠密、交通便当,相当于现在的一线城市。西汉时汉中房价有多高是个未知数,但在东汉后期,汉中城内房舍最便宜1万钱一处的,也有2.5万钱和7万钱一处的。这样来看汉中的房价好像也不便宜。但由于东汉后期货币贬值,房价尽管高了,人们的收入也高了。按《后汉书·百官志》,等级最低的公务员(佐史),每年也能领到96斛米,折合9600钱。这样的年薪刨去开支,两三年下来在大城市里买一小套大概不成问题。
南北朝:这个时代的房价最不靠谱,贫富相差极为悬殊,普通居民年收入只有几千钱,房价则是几百万。世界银行有个说法:当房价超出居民年收入的6倍时,就会对居民幸福构成威胁。而《南齐书》记载,“其民资不满三千者,殆将居半。”也就是说,半数居民的收入只有几千钱,那几百万的房价是居民收入的上千倍。
唐:在唐朝全盛的玄宗时期,朝廷拍卖国有房产的碑文拓片上记录:一座拥有房屋39间、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只有138贯,折合13.8万文。当时洛阳斗米(约10斤)10文,唐玄宗年间1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块钱,13.8万文就相当于40万元。只花40万元,就能在一线城市买一栋大别墅。
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晚年(宋徽宗年间)在开封买过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贯。而宋徽宗时朝廷雇人抄写书籍,每人每月能挣3500文,相当于3贯多一点。也就是说,如果这位书记员在开封买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攒钱长达261年以上,才能买得起苏辙那套房子。怪不得像苏东坡、欧阳修等这样的人,都没在开封买过房,一直以租房为生。
明:在明代买房也不是件易事,当时小户型房子,需要三四千两银子。而清河县县令,从七品国家公务员,每年薪水不过三百五十两。就是说,就算县长去买房,如果不贪污的话,需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房钱。
清:史料记载,乾隆时期,清朝公务员的薪水为:“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以上这些仅仅是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也就是说一个七品官的年薪为90两,90两是什么概念呢?据记载,当时新街口附近的房子85两,也就是说一个小小七品芝麻京官,省吃俭用刨去生活开支,大概两年收入也足够在京城买一套私宅。
民国:房价最便宜的时期当属民国初期。民国四年(1915年),阜成门内王府仓胡同四合院一处瓦房十一间,售价一百五十块大洋。民国十六年,宣武门西大街四合院一处瓦房十八间,售价两千五百块大洋。民国二十二年,崇文区东柳树井一处房产瓦房十间的四合院,大洋两千九百五十块,折算成今日价格,每平方米约合六百块,百平米的房子只需六万元就能拿下。民国后期?呵呵哒,买点米都要扛一大袋子钱去,你跟我说你要买房?
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房产专家,从古至今的房价光怪陆离千奇百怪,我们搞不懂房价究竟是怎么定的。合不合理?有人说涨,有人唱衰,多少楼台烟雨中。房子,给我们生存之地,不管是租是盖还是买;可生活,还是看我们自己,而不是一个硬邦邦的建筑。
【相关新闻】中国各城市地标建筑 你的城在不在?
上海东方明珠——世界第三高塔,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串联至如茵的绿色草地上,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浑然一体,创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广州中信广场——中国内地第二高楼。从建筑结构来说,它却是世界上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最高的大厦,同时进入全球高层写字楼十甲。
杭州雷峰塔——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武汉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因传说有仙人乘黄鹤经此而得名,自古与湖南岳阳(楼盘)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1997年6月,圣索菲亚教堂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海南世纪大桥——海南目前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工程,其中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也名列前茅。大桥于1998年5月29日开工,历时5年建成,总投资6.67亿元。
西安钟楼——钟楼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报时的,晨钟暮鼓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但是过去报时并非清晨敲钟,黄昏击鼓。据考证,老西安报时的其实是钟鼓并用。每天西安报话大楼上,洪亮的报时钟声,就是这口钟的录音。
拉萨布达拉宫——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心中,红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布达拉宫就依据此山山势蜿蜒修建,直至山顶。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
南昌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濒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气势颇为雄伟。
深圳地王大厦——深港交界的最高观光点之一。而新开业的主题性观光项目—“深港之窗”,就坐落在巍峨挺拔的地王大厦顶层,是亚洲第一个高层主题性观光游览项目。
福州白塔——相传开塔基时发现一颗宝珠,故又名“定光多宝塔”。矗立在于山之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于唐天元年( 904 年)为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造。
银川钟鼓楼——坐落在银川市解放东大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交叉处。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别具情趣。仰观钟鼓楼,挑檐飞脊,高耸秀丽,造型生动,颇为壮观。
昆明东寺塔、西寺塔——东寺塔可从里面沿木踏板攀援至顶,宝顶四角各有一只用铜皮做成的“金鸡”。据说,在从前每当疾风劲吹,通过铜管灌入,回旋的气流使金属簧片振荡,金鸡便会发出“喔喔喔”的鸣叫,表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后由于天长日久,灰尘积塞,金鸡才不呜了。但四只金鸡仍立于塔顶,更使宝塔情趣盎然,别具特色。
重庆解放碑——该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楼盘)先生逝世纪念日,当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定重庆为陪都,在重庆树立起一座代表民族抗战必胜的纪念性建筑,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1949年11月30日,山城重庆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
贵阳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有浮玉桥衔接两岸。这一传统的中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7年)。
苏州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该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沈阳故宫——建于公元1625年,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政权的早期皇宫。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经过增修,又成为皇帝巡幸东北时的行宫。1926年至今,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古建筑100多座,总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
澳门大三巴牌坊——现位于澳门(楼盘)特别行政区市中心的一个小山丘上,原来并不是一座牌坊,而是大三巴教堂遗迹的前壁。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这座哥特式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三巴则是“圣保禄”SAOPAVIO的音译。1835年的一场大火,一发不可收拾,焚烧了两个多小时,整幢教堂几乎付诸一炬,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屹立不倒,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被称为“大三巴牌坊”。
南京玄武门——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开始修筑的,历时21年。城砖用优质粘土和白瓷土烧成,每块重20斤到40斤。砖上还印有制砖府县和烧砖人的姓名和烧制日期。以糯米浆拌石灰作粘合剂,非常坚固。虽经年月的风吹雨打,至今还有20公里城墙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南京全城共有13座城门、1万3千6百个垛口、2百多个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