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匠人夫妇牵手“互联网+”共建木雕电商之家
阿里木向记者介绍“王子碗”名字的由来及特点。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涛):一柄刻刀、一双长满老茧的手,这是维吾尔族木雕艺人阿里木•乌斯曼安身立命的资本。而当这双粗糙的大手轻点鼠标,通过互联网把传承百年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和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的时候,这位乡村木雕工匠在他的妻子的支持下已经变身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农民电商创业者。
走进阿里木的“阿丽木匠”工作室,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木雕产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不过,最令阿里木得意的却是一件看上去不甚起眼的木雕作品——木碗。木碗雕工精细,碗身由核桃木制成,颜色由明黄转向暗金,碗身外缘雕刻着维吾尔族特色花纹,刻纹细如发丝。这个碗有个特别的名字:“王子碗”。
阿里木说:“取名‘王子碗’是因为我在这个碗外面设计了非常漂亮的图案,是创新的工艺。而这个碗的制作方法是古代传下来的。现代和古代结合,所以我想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像王子进膳的碗。”
1985年出生的阿里木,受父辈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木雕和画画。在他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维吾尔族特色木雕是民间艺术的瑰宝。2008年从艺术院校毕业后,阿里木在继承父辈工艺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维吾尔族木雕技法,不仅自己改装雕刻机,还在雕刻内容上尝试融入西域历史、神话人物、民族艺术等题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木雕艺术形式。阿里木说,按照我们父辈的做法,一个碗只能卖80元,而在碗上刻上精心构思的花纹,一个能卖到2000多元。阿里木解释说,“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人们有钱有房子,他们很需要这种古老的艺术品。而我们的产品也是非常绿色的产品,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送别人,而且是纯手工做的,材质也是选择非常好的材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这都是我们这个产品的特点。而且我们的产品收藏价值非常高,一百年、两百年都可以保存完好。”
阿里木经常跑全国各地的展销会,虽然普通话说得不很标准,但结识了很多朋友,木雕工艺品的销量也稳重有增。如今,阿里木的木雕已走出了国门,远销至阿联酋、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家,前来考察订货的客商更是络绎不绝。两位分别来自广东和浙江的采购商在挑选木雕产品的同时,也道出了阿里木木雕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我们在装修的时候,可以运用到这些新疆风格的产品,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也想订购。”
阿里木正在雕刻一个“王子碗”。
“它很漂亮啊,技艺很精湛,主要是很具民族特色。”
随着“阿丽木匠”的品牌影响逐渐形成,做大做强的梦想开始在阿里木心底萌发。在阿里木和妻子玛依拉•木沙接触到互联网后,他们逐渐意识到,借助于互联网梦想或许真的可以变成现实。玛依拉说,当时只想在网上买个雕刻机,上网后才发现网上有多种多样的雕刻机,卖家也遍布全国,不过做民族手工艺品的却很少。做木雕工艺品的网上销售应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恰巧中国东部沿海援疆城市杭州与阿里巴巴商学院在阿克苏开办了电商实训班,还提供赴杭州学习的机会,旨在帮助阿克苏的少数民族同胞学习电子商务。玛依拉2015年底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去杭州学习”的机会。她说,“网上销售第一可以大力宣传我们的产品,第二就是销量比线下的好一些。所以我去年12月就去杭州学习了一个月,很短的时间我就收获了特别多。”
阿里木工作室摆放的木雕工艺品。
玛依拉干劲十足,她在实训阶段就开起了自己的网店。网店上线的头两天里一笔交易都没有达成,这一度让玛依拉有些沮丧。不过,有不少客户在网店页面上向玛依拉咨询木雕技艺,还向她提供了更换产品包装、融入更多的民族元素等建议。玛依拉都一一记下,夫妻两人潜心研究、努力创新,网店很快有了订单,且生意变得越来越好。玛依拉说,“我公公说,以前你们线下销售的时候,销量还可以,挣几万块钱几千块钱都可以。但是现在在互联网上销售,内地市场马上就打开了,供不应求怎么办。他说真没有想到,这个产品在互联网上卖得这么好,推广这么好,其实我们也没想到。”
玛依拉主要负责木雕工艺品的网上销售,阿里木则继续潜心木雕工艺品的创意制作。玛依拉和阿里木夫妻档配合默契,恰似“互联网+”新技术手段与传功民族技艺的珠联璧合。如今,夫妻两人不仅事业蒸蒸日上,他们还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和幸福的生活。回想起当初创业的艰辛,玛依拉感慨万千之余,也十分欣赏和欣慰于阿里木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她说,“阿里木他说‘挣钱不挣钱无所谓的,但是我特别喜欢这个职业,喜欢自己的专业,这个职业我会坚持一辈子’,他的这句话特别吸引我。”
阿里木说,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木雕技艺,因为这传承百年的手艺不能失传,就像民族文化一样。将来,他的主要工作是“两手抓”,一手抓创新,一手抓培训。自己创新木雕技术的同时,也培养更多的木雕人才,带动更多人就业。
阿里木正在进行雕刻。
阿里木正在雕刻一个木盘。
阿里木工作室摆放的木雕工艺品。
阿里木正在摆放木雕手工艺品。
阿里木向记者展示木雕成品。
玛依拉正在查看最新的订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