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 杨柳青年画绘就天津“文化名片”

国际在线2016-06-30 14:37:36

  图片默认标题

石家大院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雪莹):高耸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古色古香的古文化街、摩登的意大利风情区、名扬全国的杨柳青年画……作为直辖市之一,天津不仅在经济、商贸方面发展迅猛,而且依托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塑造古色古香的文化天津卫。

  6月28日,记者跟随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深入了解天津市的文化保护和利用现状,助力夏季达沃斯的成功召开。

  位于千年古镇杨柳青中心的石家大院,原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住宅,现石家大院即为仅存“尊美堂”宅第,曾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之称,各门均建有一所颇具规模的建筑,从中足可领略汉族传统民居建筑之精妙。

图片默认标题

石家大院

  整个大院,60米长的大甬道两侧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从寝室、客厅、花厅、戏楼、佛堂到马厩,无论是通体格局、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

图片默认标题

石家大院

  在大院中,还能感受到当地的“二哥”文化。讲解员说道:“天津人一般问路都会说,二哥,这路怎么走?如果您说‘大哥,这路怎么走’,人家肯定会不高兴,会说这是骂我呢”。原来,“二哥”是天津当地的特殊称谓。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很多初到天津的记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惊叹。

图片默认标题

年画《莲年有余》

  在石家大院不远处,就是杨柳青年画馆。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杨柳青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就是《莲年有余》,意思就是年年过着富裕的生活。娃娃是一半男孩,一半女孩,代表男女双全的意思。娃娃年画是佛眼,童身,兰花指。这是杨柳青有名的代表作。”讲解员指着眼前的《莲年有余》年画说道。

图片默认标题

年画制作师傅现场演示刷墨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特别讲究。现场的年画制作师傅介绍说:“杜梨木特别软,这种木头成才的话,大概需要一年,因为这种木头是野生的,长在田间地头”。

  之所以选择这种杜梨木,是因为其特殊的性质。“从木头的特性说,软中硬。软,我们能够随心所欲的把我们的作品在上面刻出来;硬,就是它比较耐磨,因为我们常年往上面刷墨,如果别的不耐磨的木头,长时间的刷,木线就没有了。但是这种可以用三十几年,可以重复印。”年画制作老师还亲手在木版模子上演示了刷墨的过程。

图片默认标题

  杨柳青年画

  从木材的精挑细选,能感受到制作师傅一丝不苟、对工艺精益求精的执着。或许就是这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让杨柳青年画辈辈传承,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绘就成为天津的一张“文化名片”。  

  图片默认标题

杨柳青年画

[编辑:赵妍]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