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杭州峰会全球聚焦中国引领经济增长的氛围不同,此次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呈现了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除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监管这些“具有全球性”意义的议题外,更多的区域议题得到了关注,在G20汉堡峰会公报中,与会国家特别强调增强发展中国家互惠贸易以及非歧视性贸易;会议议程重点突出了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G20与非洲合作的主题;以及欧洲面临的难民问题和恐怖主义问题。与此同时,会场外反对的声音也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之一。这些反映了当前全球化退潮下,全球性问题并未减少,区域矛盾更盛的现象。G20峰会所带来的远非美国之后,全球化谁执牛耳的全球权力之争,而是在发达经济体将重心转向本国利益后,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全球性问题,改进当前的全球治理模式。
第一,在一系列变数的消极掣肘中,给予确定的答案。随着特朗普上台后的“美国优先”政策,英国公投脱欧以及欧洲右翼政党的崛起,国际社会中一直弥漫着不确定性的阴影。而与这种“各扫门前雪”的声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包括G20在内的多个国际多边对话平台中,一直坚定地支持世界经济走向开放,互利共赢的大方向。这一坚定的表态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义,即中国支持一个确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中国回馈给国际社会的是一个确定的中国。前者是中国充分肯定当前开放性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体制,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规则的行事模式以及共同应对挑战的解决问题方式。而后者是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国家,中国不希望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避免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冲突,愿意承担起崛起大国维护当前开放性国际秩序的责任。这两方面的确定性使中国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中的稳定剂。
第二,将发展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答案。发展一直是G20会议的核心议题。G20成立之初就是为了以发展应对1997年的金融危机。而中国提出用联动增长的方式促进发展的思路与G20的主旨相契合。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种类繁多且错综复杂,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依然是现有治理模式中的不合理之处,造成某些国家,地区或群族并未享受到全球经济合作的果实。而改善这一问题的方式显然不是停止或削减现有的方式。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继续将全球经济的蛋糕做大,寻找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民众之间的利益契合点,打通现有合作中政治,安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民意沟通中的障碍,实现合作共赢,从根本上解决引发全球性问题的根源。
第三,打通南北对话的障碍。尽管G20包含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但这一机制缺乏有效打通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之间鸿沟的切实措施。中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整合了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贡献,填补了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这一倡议与G20峰会中强调包容的理念一致,呼吁各国将注意力放在沿线国家的共同点而非分歧上,打破以往国际社会中以“民主”和“自由市场”作为入场券,而导致的中心国家与边缘化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为一些曾被国际社会忽视的国家提供了共同发展的机会,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选择是否合作,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分担风险,分享成果,避免这一倡议成为“清谈馆”。
在美欧分歧加剧,欧盟内部矛盾加剧,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之间在进一步推进开放经济,承担国际责任,以发展促进全球性问题的化解,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公平和可持续方向发展等问题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这也奠定了汉堡峰会与杭州峰会有效对接的基础,用实际检验了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改革新方案。
(作者:徐晏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原标题:G20汉堡峰会:在不同声音中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