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国际在线专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8日-20日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会议的一条主线。美国《侨报》21日就此发表社论,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加均衡协调的发展,是保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以下是文章选编。
中国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20日在北京闭幕,此次会议作出一个重大判断: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即将过去的2017年,中国在低迷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创造了耀眼的经济增长亮点,与世界分享了“中国方案”,也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大量的浪费以及高额债务等问题。近年来,中国正试图改变“唯GDP”的增长模式。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定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根本要求”的定位,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分量。
会议作出了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部署,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下了很大决心扭转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中国,普罗大众感受最深的“低质量发展”就是环境的污染,倘若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GDP也无法真正提高人们的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更是空谈。相反,向污染宣战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会催生大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新型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治污与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提供更多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意味着单位GDP的能耗降低,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高,意味着更加均衡、更加协调的发展,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和城乡的发展差距不断减少或消除,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破解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惟其如此,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过坎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中国政府须对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等尽早作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顶层设计,推动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高质量的发展才是“发展”之本意,才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更好地从发展的本质出发,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寻求“绿色经济”“良心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