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8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全社会对这次大会都格外关注。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向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院士们颁发奖励证书,这也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和科技的高度重视。
人类社会迎来了第四次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各项技术的融合。古老中国错失了前两次技术革命的发展良机,但赶上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的末班车,虽然“上车”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大有后发赶超的趋势。如今,当人工智能时代初露峥嵘的时候,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乘着十九大的东风,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向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挺进。
毫无疑问,中国如今已经在世界信息科技的竞争中步入世界前沿序列,甚至在某些领域内,中国已经将世界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比如移动支付领域,高速铁路安装施工领域,深海潜航探索领域以及大型计算机领域,中国都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
十九大提出,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而盖好科技强国的大厦,就必须按照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相关论述,扎扎实实领会和践行论述中的深刻内涵,夯实科技强国的人才“地基”,一步一个脚印,集腋成裘,逐渐将我国建成为科技强国。
“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这段讲话高屋建瓴的指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发力点在哪里——人才!只有建设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并将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激发出来,科技强国才有支撑点。
怎么才能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必须像习近平在2014年5月13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二〇一三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所批示的那样,“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只有全社会形成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才有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除了形成氛围,破除和改革一些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也尤为迫切。习近平对此也有相应的论述,他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他还明确表示,“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对于科技成果的收益分配以及人才激励问题,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习近平的这些论述,其实都直指我国科技创新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怎样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各种束缚科技创新的机制弊端,让各类人才都能充分释放自己的创新能力,夯实科技强国的人才基础。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人才是关键。发挥人才的动能,是科技强国的动力之源。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竞争起跑线上,中国这一次不再落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发令枪”已响,万千的人才储备将迸发出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