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希尔•哈比卜•汗(巴基斯坦)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全国两会上,“人民”成为一个高频词。无论是代表委员们的议案和提案,还是最高决策者们脑中思考的事情,都围绕着中国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在中国推进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是一切工作的中心,这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怀。
习主席在3月20日上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讴歌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战胜一切困难和磨难的奋斗精神、同心同德的团结精神,以及不懈奋斗的梦想精神。他的讲话让世界看到了人民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讲话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质——人民当家作主。正如习主席所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能够言出必行兑现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并不容易。但是,习主席做到了,从过去五年中国在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来看,他无愧于“人民领袖”这个称谓。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时刻牵挂城乡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保障。
习主席的执政成就之一是提升了中国人民的就业率,有效地缓解了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就业问题。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17年前9个月,中国失业率为3.95%,为多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前三个季度中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97万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万。
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习主席为之奋斗的另一个目标。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2016年增长6.3%,2017年增长7.3%。另外,中国的脱贫攻坚也取得显著进展。五年来,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消费、休闲和娱乐生活也变得日益丰富。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亿3千多万。日子越来越好,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感受。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中国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过去五年,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4%以上。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由1万人增加到10万人。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学杂费得到全面减免。
与此同时,中国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使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实现了大病保险全覆盖的目标;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跨省异地就医住院治疗的费用可以直接联网结算。这些福利政策让习主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充分反映了人民是共和国的主人,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中国的宪法也写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互助的原则,着力解决和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相关的具体问题;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致力于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关心百姓疾苦,捍卫民众利益,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至上,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在新时代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力量之源。
(作者:亚希尔•哈比卜•汗,巴基斯坦高级记者,为《新闻报》、《每日新闻》、《今日巴基斯坦》等多家报刊供稿。编译: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