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丨    外眼看两会    丨    带着问题上两会    丨    直播两会    丨    代表委员之声    丨    专家评两会

【笔尖上的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友祥:踏实走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最后一公里”

2019-03-11 16:22:3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 杨磊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ne20190311006

全国政协委员李友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ne20190311007

李友祥的手写发言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程昱):每一个字都要有分量,每一条建议都要有含量,每一份提案都要有质量。

  “怒江是国家实施‘三区三州’集中力量攻坚的深度贫困地之一。按照国家设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到2020年,怒江州要完成10万人的异地扶贫搬迁和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任务。我始终认为,困扰怒江发展的根源,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教育滞后带来的贫困…”, 几张薄薄的稿纸上,浓缩了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李友祥几年来的履职感受和经历。

  “比起电脑,我更习惯用笔和纸,所以在参加讨论的时候也是手写的发言稿,可能这和我以前当老师有关吧”,李友祥笑着说,用笔在纸上写字给他带来的感觉更“踏实”。喜欢“踏实感”的李友祥是两届全国政协的“老”委员,也是唯一的独龙族委员,他最关心的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踏踏实实走好脱贫“最后一公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ne20190311008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摘帽是李友祥最关心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特有的少数民族。

  毕业于师范学校、当教师多年的李友祥对于民族地区教育薄弱的状况感受颇深,走访调研时他发现,怒江本地的教师队伍学历低、外来教师又往往留不住,“大学应届毕业生,我们那里年年都缺,年年都想方设法引进,到头来年年流失,留不住。”

  “怒江州需要进步、需要发展,怒江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但现实是,我们那里教师资源缺乏”,李友祥建议中央、民委、教育部专门进行一次实地调研,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措施。扶贫先扶智,他说,“现在贡山县的中小学校老师大多是函授学历和中专生,这样的学历教初中和高中学生,学生怎么能够提高素质呢?”

  李友祥指出,希望国家能够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打造一支“永久牌”的本土教师队伍,通过教育走好脱贫的“最后一公里”。“引进来的常常留不住,所以我希望国家和教育部门,能够做一个阶段性的项目,利用‘十三五’、‘十四五’这十年的时间,将怒江本地的学生送出去,进行定制化的培训,学生学成归来继续为家乡的发展服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ne20190311009

踏实走好脱贫“最后一公里”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实现脱贫摘帽

  李友祥说,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得要稳,就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片面追求脱贫速度。“扶贫如果光靠移民搬迁是很难的,在怒江贡山县就有这样的例子。江边可使用的土地非常有限,山上的老百姓搬下来了,政府给每家每户建的房子都非常好,但是老百姓如果搬到安居点,一块地都没有,生存不下去。他们的地还是在山上,很多人不愿意下来。现在房子是有了,但又要面临经济收入从哪里来的问题。”

  李友祥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三区三州”和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保障“最后一公里”。“国家特别关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与以前相比,群众现在过上了好日子,真是跨越式的发展。”李友祥坚信,只要踏实走好脱贫“最后一公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将自信地和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