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丨    外眼看两会    丨    带着问题上两会    丨    直播两会    丨    代表委员之声    丨    专家评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用大数据指导产业扶贫 注重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文化服务

2019-03-11 15:49:1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 王瑞芳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台林珍):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在北京举行。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中央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时,赞同中国政府今年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部署,他们同时提出了运用大数据助力产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要注重后续文化服务等具体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副会长许沛女士表示,自己在调研重庆农村贫困地区时发现,一些地方在发展产业时有同质和重复现象,导致农产品卖不出的情况发生。她建议用大数据技术指导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她说:“可以依靠一些大数据、现代化的东西来做一些调查,来给农民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今年可以种什么、明年种什么。要发展‘一村一品’,不能看什么赚钱就大规模来种这个。我们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不仅要帮他们种、生产,其实更多的要帮他们销售,要指导他们做一些销售,让他们劳动有所收获,这对脱贫攻坚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018年,中国成功使138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有不少贫困群众居住在深山、荒漠化严重地区等生存环境较差且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这一举措将帮助这些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拓展他们的增收渠道,使他们逐步脱贫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曾力群女士在贵州工作,她对易地扶贫后续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非常重要,我知道我们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总数据是188万人。188万的人在三年之内搬迁出来,会形成一个一个的很集中的一个居住地的社区,小的几千人、大的几万人,这中间当然要有产业的依托,要有稳定的就业,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很好的一些文化服务和社区治理的一些服务。因为贫困人口离开农村土地以后,除了生活需要,精神是很空虚的。我建议,我们在扶贫后续工作中,不光是要有产业,要有就业,还要有文化的服务。”

  曾力群认为,应该在易地扶贫社区多建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做好脱贫人口的精神服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也表示,易地扶贫搬迁是个系统工程,中国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搬迁人口“有房子、有产业、有健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