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孙伶俐):作为历届中国两会的亮点之一,中国外长在记者会上阐述的中国的外交政策备受外界瞩目,而今年两会期间提交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更是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以色列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今年的外长记者会和外商投资法草案是如何看待的呢?
以华传媒中心创始人兼主任裴则男告诉记者,每年的中国两会他都很关注,尤其是外长记者会,因为这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外交风向的非常重要的机会。他说,在今年的外长记者会上,王毅外长谈到了很多方面,比如中欧关系、中美关系等等,其中中美关系格外引人关注。裴则男认为,任何两个国家之间都会有分歧,他希望中美之间能继续合作。
裴则男说:“我觉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有一些声音说,要与中国脱钩,王毅部长说与中国脱钩就是与世界脱钩,我完全同意这个看法。我个人觉得与中国脱钩就是与实际脱钩。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分歧和矛盾,因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非常大,世界经济增长的1/3都来自中国,所以如果万一中国和美国没有办法达成比较合理的协议,这将会拖累全球经济。从公正、正义的角度来看,其实,美国和中国的共同点比分歧多得多,不要利用政治、选举的因素来挑动这些问题。至少在以色列,我们都希望中国和美国能早日达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协议,继续合作。”
王毅指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裴则男对此十分赞同,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只能由中国来提出,因为这是一个多边主义、互利共赢的倡议。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在非洲、中亚等很多国家开展了务实合作。裴则男指出,由于一带一路的规模很大,而且参与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可能会造成某些国家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误解。而实际上,不论是非洲还是欧洲,包括以色列都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匪浅。
裴则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就像习近平说的,源于中国但是惠及全世界,我觉得这是对的。‘一带一路’是合作,合作才可以参与。比如以色列,以色列很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也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给以色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经验是非常好的,工作的品质很高,工作很有效率。像那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色列根本没有能力做,没有经验,没有规模,中国的优势在于有规模。‘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来只有6年,未来我们再看10年、20年、30年,我觉得肯定大部分的人会感觉非常成功,而且将完全改变世界贸易,完全改变世界的交通网络,所以肯定是非常好的。”
谈到提交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时,裴则男表示,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外国,这都是一个好消息。他说:“第一,外商投资法草案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吸引外资投资中国,这当然是非常好的,对外商也好,对中国也好。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化解跟美国的一些分歧,因为他们觉得外商去中国投资可能待遇上会不公平等等。我看草案说,外商投资在准入后享受国民待遇,国家对内资和外资的监督管理,适用相同的法律制度和规则,这是非常好的,我们都很期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