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何成钢与记者合影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唐诗玉、徐晓勤):陈思羽女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家住首府城市乌鲁木齐,今年3月初,她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带上早已准备好的营养品辗转前往1500多公里外的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木村,去探望自己的维吾尔族“亲戚”。
陈思羽:“能不能翻身啦?你翻一下我看看。这个地方还疼不疼啦?”
巴拉提尼亚孜:“还是有点疼。”
陈思羽:“这样子,有太阳的时候要晒一下太阳。”
2017年4月,陈思羽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来到为深度贫困所困扰的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木村,与60多岁的维吾尔族村民巴拉提尼亚孜·麦提玉苏普家老两口结对认亲。驻村对口帮扶期间,陈思羽与巴拉提尼亚孜从素不相识到以父女相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久前,已经回到乌鲁木齐的陈思羽获老人因翻修房顶摔下导致骨盆骨裂,她立即联系了皮山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前去为他会诊治疗。
巴拉提尼亚孜老两口的大女儿已经远嫁,小女儿正在乡里的中学上初三。陈思羽和工作队的到来,给巴拉提尼亚孜老两口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希望。陈思羽和工作队不仅帮助巴拉提尼亚孜家改造了庭院,陈思羽还亲自选购涂料、上阵粉刷,让室内外焕然一新;为了让老两口温暖过冬,她还自掏腰包为老两口添置了燃煤……。点点滴滴的关爱,让巴拉提尼亚孜老两口喜上眉梢、暖在心头。巴拉提尼亚孜很快把陈思羽当成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还给她取了个好听的维吾尔名字“阿孜古丽”,意思是“希望的花朵”。巴拉提尼亚孜说:“从乌鲁木齐来的我的亲戚阿孜古丽(陈思羽),知道我病了,多次来看我,还专门请皮山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专门过来检查我的病。和村里的工作队一起帮助,我很高兴。她就像我自己的女儿一样,对我特别好。我的女儿去乌鲁木齐的时候她也热情地欢迎她,我非常开心。”
陈思羽和巴拉提尼亚孜一家结亲的故事,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在全疆开始实施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俗称“结亲”)活动的一个缩影。如今,“结亲”这种暖心的对口帮扶活动已在新疆实现了全覆盖。全疆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和汉族群众,汉族干部职工和少数民族群众,都实现了结对认亲,此举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18年全疆近54万人、500多个村实现脱贫。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何成钢表示,“结亲”也是促进各民族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活动初期,城里来的“亲戚”驻进村里、住到农户家里,确实遇到过住宿环境差、生活习惯不适应、语言沟通障碍等很多困难,不过这些困难还是被“结亲”帮扶这种细致入微的方式逐步化解了。何成钢委员说,“有的干部职工根据结亲户的实际情况,购买过冬的煤炭,购买火炉、炕桌、台灯等生活必需品。有的干部职工送亲戚的小孩上学,辅导作业,教唱国歌,教国语,有的干部为他的亲戚改造厕所、灶台,自己出钱购买家具、电器,有的积极主动协调和反映群众社会保障、看病就医、欠薪欠款、户籍办理、助学贷款等问题和诉求,把结对亲人的事情当做自己家的事。”
南疆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拜乐库木村的买合木提·布合地其汗卡地尔夫妇一家4口,是何成钢委员2018年初结下的“亲戚”。因为工作调动,这已是何成钢委员结对认亲的第三个少数民族家庭了。十多个月来,何成钢多次上门嘘寒问暖,不仅自掏腰包向买合木提在内地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个儿子提供生活费,还找来技术人员帮助买合木提一家建起了蔬菜温室大棚。在比自己年长的何成钢大哥的帮助下,买合木提家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均有了明显改善。买合木提满怀感激地告诉记者说:“党给我找了一个亲戚,他在乌鲁木齐,他经常来我家做客,我也有几回去乌鲁木齐看亲戚,我没想到找到那么好的哥哥,我们都是一家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