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5日)上午10点半,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记者就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相关举措向李克强总理提问:今年政府将出台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您认为企业能得到实惠吗?财政可持续吗?李克强总理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今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实际上是一项重大的改革,重要的抉择,之前我们反复测算,是有多种方案的。有一类那就是今后几年每年把增值税再降一个点,但是在当前情况下,企业可能感受不深,所以我们下决心,把制造业主要行业,占增值税的50%,明显的降低3个百分点,把建筑业等行业,可以说部分行业降1个百分点,其他所有行业只减不增,因为我们税制设置的原因,可能在推行当中,有些行业因为抵扣少了,税收有增加的可能,我们也做了认真的准备,就是对他们加大抵扣的力度,用打补丁的办法,而且对所有的中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确保只减不增。我们还要把原规定的,原则上收20%的单位社保缴费降到16%。
减税是要减收的,我们今年财政安排支出和GDP增长同步,要确保民生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的支出,只增不减,那人们就会问,你钱从哪里来,你赤字只增加了0.2个百分点,填不上这窟窿,怎么办?就是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性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动存量力,所以中央政府下决心,从特定的金融机构、一些央企,增加他们的利润入国库,而且把长期积淀的资金收回,我们筹集了1万亿,我们还要求地方政府也要挖潜,其实地方政府配套是5比5,它即便筹不到相应的钱,中西部地区我们给适当地转移支付支持,但是它必须把自己的功课做足,要确保坚决地动存量力,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说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
刚才记者问这样做财政可持续吗?这我们也是认真算过账的,我们是给制造业、一些基础行业、中小企业带动就业面最大的领域,明显让它减税,实际上是在放水养鱼,培育财源,我们前几年营改增过程中也是减收,但是很快财政税基扩大了,收入增长了,现在看我们还要调整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这也是一项改革。从趋势看,应该给实体经济,给这些企业让他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蛋糕当中做大,这样可以更多地带动就业,让就业人群增加收入,那么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就要让利,政府存量的利益也要动,得罪人也要动,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这样财政才更可持续,反过来讲可能就要打问号了,所以我们这样做不是说在预支未来,恰恰是在培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