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一张头发上结满冰霜的“冰花男孩”的照片曾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让“冰花男孩”们的冬天不再寒冷
甄兰芳是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中心小学校长兼教师,她所在的鲁甸地处海拔1000至3000米的乌蒙山区,气候寒冷。她说,看见那张照片,她一下子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天走几公里的土路上学,一下雨下雪,路上全是泥水,到了学校第一件事就是跺着脚跑,把脚跺热,要不就冻了。头发结霜更是常事儿。小时候要想吃冰棍,就弄一碗糖水在屋外放一宿,第二天就可以吃了。”
2018年,甄兰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首次带着孩子们的心声来到北京——建议国家为高寒山区学校配备取暖设备,让孩子们的冬天不再寒冷;建议山区学校提升统一寄宿的条件,让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不再漫长。

甄兰芳到冰花男孩王福满家里家访 福满全家已经搬进新居
今年,甄兰芳再次来到“冰花男孩”王福满家里家访时,欣慰地看到福满和姐姐福美就读的转山包小学已经建起了温暖的宿舍,王福满和家人也搬进了新房子。福满还悄悄告诉她,他喜欢住校,因为有温暖的宿舍,还有好吃的食堂——“每顿一个肉菜、两个素菜,特别香”。“你看全国人民都关心你,要好好学啊”,临走前甄兰芳和福满拉钩做了约定。

甄兰芳和冰花男孩王福满拉钩约定要好好学习
“有好的教师就有好的教育 也就有祖国的好未来”

甄兰芳所在的文屏镇中心小学为学校的五六百名留守儿童办起了“留守儿童之家”
甄兰芳认为,近年来鲁甸县乃至整个昭通的教育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教育扶贫使农村教育日新月异,文屏镇里有7所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图书室、科学实验室以及音体美功能室,整个文屏镇中心小学从来没有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她们还给学校的五六百名留守儿童办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由老师代行父母的职责……
教育的“硬件”逐步跟上,甄兰芳转而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软件”上。今年两会,她提交了一份“关于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的建议。她说,云南边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重道远。专业教师不足,人才留不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教育。“很多学校的音体美教师都是别的科目老师经过短期培训以后兼任的”,她希望对山区孩子报考师专院校能有一定政策倾斜,考上之后定向培养,定向签约,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为山区留住更多有情怀的教育人才。甄兰芳相信“有好的教师就有好的教育,也就有祖国的好未来。”她希望更多“冰花男孩”的命运因教育而改变。
“我会给孩子们讲什么是人大代表 会把爱的链条一直传递下去”
今年两会接近尾声,当工作人员统计代表返程时间时,甄兰芳像去年一样选择了最快一班回程飞机——“27年来,我从未离开过讲台,感觉几天不上讲台,就找不到我自己了。今年两会期间,我们学校新来了100多个异地搬迁的孩子,昨天,他们还通过手机视频跟我打招呼呢!”
“我希望能第一时间回到学校见见孩子们,我会给孩子们讲什么是两会,人大代表就是帮人民说话的,我会把山区小朋友的情况告诉习爷爷,我会把爱的链条一直传递下去的。”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甄兰芳接受记者专访
谈及履职一年来的最大感受,甄兰芳坦言从未想过自己一个山村教师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得知当选的第一反应是“哎呀,这咋可能呢?”但当她来到北京,看到2900多名人大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跟她一样的教师、医生、村干部这样的基层代表之后,她有了底气。再遇到周围人说“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你太厉害了”的时候,她会回答“不是我厉害,是制度设计得好,确实体现了‘从基层里边选代表,才能为人民群众发声’的宗旨。”
一年来,甄兰芳深感这份责任的重大。两会期间,她买了习近平主席的著作《知之深 爱之切》等不少书籍,边开会边学习。她说,“我得不断学习才能对得起代表的老百姓,我从一个见生人都不好意思说话的乡村小女孩成长到全国人大代表,就像小鹰学飞,飞过房顶,飞过大树尖,飞过山顶,抬头一看,高空上还有很多老鹰在飞呢!”
甄兰芳说,自己是山区三尺讲台上一朵默默无闻的小花,她的人大履职之路从一句她最喜欢的诗开始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当好人民代表的征途上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