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周起,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美国大选的话题热度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届美国大选前的政治集会都将在前所未有的背景下举行:在美东时间18日晚上9:30,美国全国新冠感染人数已接近550万,死亡人数超过17万。随着大选的临近,新冠感染人数仍在以每天数以万计的量级飞速攀升。
民主党最终决定将今年的全国代表大会改为线上举行。人们可以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收看这场大型直播。包括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参议员桑德斯等嘉宾将发表讲话,表达对拜登+哈里斯这一竞选组合的支持。除了政治明星外,社会名流、宗教和少数族裔代表也纷纷云集,整场大会也穿插着精心编排(且保持社交距离的)歌曲演出和宣传视频……
但是,没有了传统集会现场的人头攒动与群情共鸣,却又有全球大流行病的阴云笼罩,这样(或任何类似的)一场主题鲜明的政治集会,还能起到它本来的作用吗?
New York magazine
民主党代表大会收视下滑 网络互动人数飙升
相对于长达约两小时的直播而言,首日后的反响与评论显得寡淡许多。美国媒体重点关注了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批评特朗普的演讲(以及特朗普次日的回应);另一位受到媒体关注的演讲者叫克里斯汀·厄尔吉萨。她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的父亲本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因特朗普淡化新冠风险而自己疏于防护、最终感染身亡的故事。
另一则广受关注的新闻,是喜忧参半的收视数据。根据尼尔森数据统计,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首日议程之后,全美范围共有1970万人在10个电视平台上收看了直播。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前,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首日电视直播的观众人数为2600万。电视收视的下滑成为了特朗普攻击民主党的把柄,称自己的直播演讲,比米歇尔·奥巴马提前录制的演讲精彩得多。
但根据拜登竞选团队发言人塔克罗的推特发布,当晚“电视或数字平台收看的总人数达到了2890万人,这一数据超过了2016年,且刷新了此前数字平台直播观看1020万的纪录”。塔克罗称:“我们制造了一场数字平台的集会,而且人们在收看!”CNN报道称,与2016年民主党大会首日的情况相比,在其统计平台上的访问人数上升了19%,数字直播的观看上升了28%。
“大型Zoom会议”VS“零售政治策略”
这种举行政治集会的方式效果如何呢?其实专门研究大众传媒的专家也急于寻找答案。有人调侃称,嘉宾依次出场演讲,让整个直播像一场大型Zoom会议。
有评论人士称:“整个过程衔接非常糟糕,诡异得令人发指。”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转型,认为演讲嘉宾坐在更为随意的环境中,打破了传统政治集会的刻板、教条的形象。通过视频直接向观众发表演讲,也营造出了一种“单独对话”的零售政治策略。
专门研究文化和大众传播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托德·吉特林形容“这就像是把一筐柠檬变成清爽的柠檬汁”。吉特林称长久以来,政治集会都是令人昏昏欲睡的,而在自己的电脑上收看大会,营造出了一种“伪亲密感”(Pseudo Intimacy)。
“伪事件”(Pseudo Event)
当一些人试着从数据中窥探政治集会的未来时,另一些人却反过来观察政治集会本身。
《大西洋月刊》作家安德鲁·弗格森在观看了民主党代表大会后,发布了一篇名为《政治集会终于成了它们一直以来的样子》的报道。其中,弗格森引述历史学家布尔斯廷“伪事件”的观点,和哲学家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观点称:“任何现代政治集会,都是一场伪事件(pseudo event)”。
布尔斯廷用“伪事件”这个概念去形容人为制造的事情——媒体发布会,或是颁奖典礼——为了让媒体报道而专门炮制,看上去却像个新闻。而戏剧性情节、不确定性、真实世界的情况并不存在其中——这不是伪事件的发生方式。
弗格森认为正是电子媒体的兴起,导致了本来有着实际意义的政治集会沦为“伪事件”。根据哲学家麦克卢汉的观点:“传递信息的媒介可能改变信息的本质。”当人们通过电视收看政治集会时,收视率就变成了政治集会必须在意的标准。于是,政治演讲越来越精练,集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名流,甚至舞台设计也越来越讲究……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电视观众的目光,可却没能阻止电视转播政治集会的衰落。根据《大西洋月刊》的报道,20世纪90年代早期,政治集会被转播商一砍再砍,原因是它们设计得太刻意了——即便是“伪事件”本身,当它太过于“伪事件”时也会失败。
弗格森在报道最后总结道:“这么多年来,政治集会忍受着进步与科技甩给它的一切羞辱,作为一个伪事件,一次一次幸存下来。这是一种傻气腾腾且极度没必要的时代错置。”(央视记者 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