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期间做什么?
与沪苏浙干部更多更深入的学习交流,有利于我省干部对标先发地区的先进观念,看清差距、扬长补短、奋力赶超,答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答卷”。
赴沪苏浙挂职(跟班)学习,是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挂职干部要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走基层、进社区、下工厂、访企业,扑下身子干工作,牵线搭桥促交流,切实当好学习员、战斗员、联络员、招商员、宣传员。
要当好学习员。珍惜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带着任务学、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与职责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学习成效,取得发展“真经”。要当好战斗员,充分融入挂职单位,主动担当、尽职尽责,做事不做“客”、炼金不镀金,努力锤炼工作本领、提升业务能力、展示良好形象。要当好联络员,与挂职单位建立良好联系,加强工作对接、及时互通信息,拓宽合作领域、增进两地情谊。要当好招商员,充分利用同学校友、商会协会、锻炼单位等各类人脉资源,全方位拓展“朋友圈”,搜集汇总“双招双引”的一手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活动拓展招商渠道,通过上门拜访、以商招商等方式延伸招商引资链条;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等,招引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各类毕业生等来皖创新创业。要当好宣传员,充分发挥情感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各类活动平台,主动宣传安徽、推介安徽,接续传递安徽声音、讲好安徽故事。
与沪苏浙干部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我省挂职干部们一定会珍惜机遇、融入当地、主动作为,真正做到挂有所得、挂有所获、挂有所成。(李跃波)
服务围着企业转
讲述人:阜阳市界首市高新区管委会 曹伟
2021年12月13日,《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后的第5天,阜阳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开展结对合作帮扶对接。抓住阜阳和苏州“结对”的契机,界首市高新区经过反复论证,认为界首与昆山在产业发展上比较契合,加上界首在上海设有离岸科创中心,昆山离上海也很近,所以率先申报与昆山对接。得到相关领导的支持后,我们第一时间就去了昆山交流学习。
在昆山,我们分别对接了昆山高新区、经开区和综合保税区。昆山高新区是全国首个设立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区,10余年来,昆山高新区将做优服务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建机制、造流程、优服务、重监管,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完善精准的政策和贴心及时的服务保障企业运行,以“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跑出行政审批“加速度”。
两天时间,我们跑了很多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理念、机制、招商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学到了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昆山园区的干部都很务实,不搞虚套子。在和高新区的一位副主任座谈时,他说高新区作为服务单位,首要任务就是服务企业,企业啥时候上班你就要啥时候上班,企业上班的时间就是你上班的时间,你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着企业转。这个话点拨了我们。之前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上的是行政班,那些离管委会较远的企业来办事,赶到时大都已经中午了,工作人员已经下班,给企业带来不便。
从昆山取的“经”,我们拿回来立即用。从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始,界首高新区统一调整为企业服务的16家单位的上班时间,早九晚五中午不下班,工作人员轮班吃饭。实施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一些距离远的企业办事人员赶到中午饭点,管委会工作人员就花十几元钱请他们吃个工作餐,加深了感情。
到昆山学习,我们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昆山对接交流,俯下身子、取长补短,早日把界首高新区打造成国家级高新区。(记者 安耀武 整理)
链式发展强产业
讲述人:滁州市南谯经开区 李国斌
2021年11月开始,我被选派至南京市浦口经开区跟班锻炼学习3个月,收获很大、感触颇多。
提升认知水平,转变工作作风。浦口区是南京市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的主要承载区。他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抢抓大江北建设机遇,提出“二次创业”口号,打造桥林新城、浦口高新区、国家级农创园等重点平台,逐步缩小差距,努力实现赶超。浦口区的干部,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知道自己不知道”,明确短板、化被动为主动。南谯区紧邻浦口,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不知道”,更新固有观念、抢抓政策机遇,提升认知水平、与沪苏浙保持同频共振,按照省委“新春第一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干事创业状态,与浦口深度对接、优势互补,围绕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强化资本招商,锻造产业链条。浦口经开区采取“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营模式,充分运用市场的逻辑、平台的思维、资本的力量。通过评级发债,设立总规模近200亿元的15只股权投资基金,每年推荐或投资落地近50个项目。浦口经开区聚焦集成电路和高端交通装备两大主导产业,从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着手,开展产业链闭环招商、发展配套集群,让企业、项目、人才慕名而来。我建议,南谯经开区要充分发挥已经组建的4只42.2亿元的基金作用,聚焦半导体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依托飞利浦、华瑞微、利维能等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进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贴身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浦口区全面推行“金牌管家”“服务经理”等为企服务措施,以“定点联系、定企到人、定时上门”的方式,主动上门问需求、靠前服务解难题、促进企业强发展,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忧不扰”。跟班锻炼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浦口经开区为优化园区出行服务所做的努力。园区及时研究新增接驳车停车站点,对人数较多的企业和宿舍,提供点对点送达服务,工作日、周末期间分别新增接驳车班次,解决企业出行困难。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我们将把企业反映的每个问题当作“必答题”,提出的每条建议转化为发展“好举措”,做到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真正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记者 罗宝 整理)
文创助力产业兴
讲述人: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 胡莹
2021年下半年,我有幸被派往江苏省溧阳市溧城街道跟班学习2个多月。
学习期间,我积极参与街道日常管理工作,深入走访了部分村(社区),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创新理念和品牌化经营思路。
溧城街道地处溧阳市城区,2020年由镇改制而来,面积51.5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万。辖区内老旧小区众多,管理难度较大。溧城街道将创新理念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比如,溧城街道、市交警大队和市消防救援大队联合执法,在江苏省率先使用“电子告知处罚单”模式,这种“电子告知单”外型酷似脸盆,吸附在违停车辆上后必须到相关部门接受处罚才能卸下来,有效整治了机动车占用小区消防通道的行为。还比如,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难题,街道建设了食品小作坊聚集区,对食品生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来之前,我就听说溧阳市善于品牌化经营,通过打造IP价值链,深入挖掘本地优势资源,从而释放出“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这也是我本次跟班学习关注的重点。街道所辖礼诗圩村开辟的“圩乡共享菜园”模式让我眼前一亮。溧城街道平台公司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统一经营,然后将其打造成蔬菜种植田供城市居民认购,同时结合村内“水系”和“荷花”主题打造网红IP,还设计推出了“礼诗荷韵”品牌特色文创产品,充分激活了当地旅游资源。2020年,该村旅游年收入超8000万元。
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我所在的十里铺乡虽然近年来在大观区经济指标考核中靠前,但是也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受溧城街道品牌化经营的启发,乡平台公司及各村(社区)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安徽博元振兴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将参与乡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运营,从而为全乡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实体产业支撑。同时,我们也在谋划打造乡村融合平台的特色品牌IP,实现IP引流,流量变现。(记者 陈成 整理)
心无旁骛抓发展
讲述人:亳州市蒙城县板桥集镇 王永国
2021年6月至9月,我在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跟班学习,深切感受到当地干部“包容、拼搏、创新、敢为”的作风和状态。
心无旁骛的发展理念。到吴江学习后,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各种会议、活动上,在与当地干部的日常交流中,处处感受到“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吴江干部心系的“国之大者”,就是要谋发展。在吴江,开会2个小时,有100分钟在讲项目、讲发展、讲问题、讲措施。谈招商、谈项目、谈政策、谈人才,吴江干部个个都是行家里手,说起来都头头是道,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吴江的发展成果,非一朝一夕之功,是无数吴江人披荆斩棘、拼搏多年打下的基础。敢想、敢试、敢拼、敢为的开拓精神已经刻在吴江人的基因里。他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海纳百川的人才政策。他们的人才政策也值得称道。从“双一流”毕业生的“免试入职”,到“特殊人才”的“绿色通道”,当地努力为优秀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搭建“港湾式”家园,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落户苏州吴江。
细致入微的服务意识。“愿意来,不想走”是吴江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定下的目标。吴江以群众和企业满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装着服务对象,全力帮助服务对象,把评价交给服务对象。做到服务对象需要什么,就努力创造什么、改进什么,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
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吴江高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一是不搞平均主义,不吃“大锅饭”;二是优胜劣汰,不养平庸懒散者,拒绝“躺平化”;三是分工明确,不准推诿扯皮;四是主次分明,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吴江干部“不足就是空间,问题就是潜力”的工作作风让我感受颇深,他们不怕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坚定践行“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有话则短、无话则免,不做没错也没用的文章”。
我将把跟班学习所学运用到当前工作中,贯彻落实好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心无旁骛抓发展,持之以恒改作风,推动镇里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 武长鹏 整理)
“后发先至”闯新路
讲述人:蚌埠市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刘冰
2021年10月,我有幸被选派挂任连云港市工信局副局长,挂职期间,感触良多,收获很大。该市上下牢固树立“后发先至”目标追求,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手法、步法、打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知势谋局,瞄准产业提质新方向。新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也是催生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先导。连云港从2008年出台《新材料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到日前出台《“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锚定发展方向不动摇,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成效显著。当前,蚌埠市正朝着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金属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多种新材料共同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体系迈进,我们要学习连云港十年如一日的“钉钉子”精神,积极围绕蚌埠明确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项目,在企业经营、技术突破、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政策支持,为企业办实事、优环境,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推动蚌埠新兴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
借势而为,把握数字赋能新机遇。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新赛道,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新路径。连云港紧盯“5G+工业互联网”建设,聚焦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全市信息化水平由苏北末位提升到第2位。于蚌埠而言,在皖北“四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的重要风口和必须抢占的关键赛道。我们要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真正动起来、干起来,充分学习借鉴连云港等先进地区经验,聚焦建平台、用平台,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新突破。
蓄势勃发,挺起县域经济新脊梁。年初,连云港提出“县域经济是连云港实现‘后发先至’的关键变量”,聚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及彼,我认为蚌埠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截至2021年底,蚌埠县域工业总量占全市比重不足三分之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刻不容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聚焦聚力“一改两为五做到”,让县区之间比起来、热起来,狠抓产业培育、园区建设、项目支撑,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提质扩量增效,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记者 孙言梅 整理)
更新思维抢先机
讲述人:铜陵市义安经开区管委会 汪祺
我于去年10月前往南京市的毅达资本跟班学习。学习期间,我跟随大健康投资团队接触了很多生物医药领域项目,参与了高管访谈、尽职调查以及公司的立项会、投审会,对投资的逻辑和资本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用好资本的力量服务项目招引。毅达资本组建的基金规模已突破1100亿元,成为政府项目招引和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在园区工作,招商是“绕不过”的话题。我认为,要吸引高质量、高成长性的项目投资,单纯依靠土地、税收和补贴政策的“老招式”已经不够了,必须用好资本的力量。我们要加强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合作,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基金+资本招商”的合作模式。同时要积极发挥国有投资平台资金杠杆作用,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开启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引导园区企业多维度对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利用水平是区域竞争力的缩影。早在2012年,毅达资本就在安徽设立了办事处,截至目前,毅达资本在安徽的3只基金投资项目超过50个,实现了6家被投企业上市、30余个项目拟申请IPO,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竞争力。我们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精准服务企业上市,加强上市后备企业与证券交易所之间的联动,让企业更好地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发展。
整合多方力量驱动园区产业发展。毅达资本各产业投资部每年会举办一次产业链发展专题研讨会,邀请被投企业家、行业专家等共聚一堂,为产业和企业下一步发展厘清思路。产业要发展,除去项目招引因素外,园区自身的引导和服务同样重要。我们要在做好规划、强化产业链招商的基础上,注重整合多方力量服务产业发展。比如,可以探索建立“商协会+孵化器+金融机构”的模式,助推产业集聚;可以帮助园区企业推荐优秀管理者和专业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省委“新春第一会”发出了“一改两为五做到”动员令,我将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要求,转理念、优作风、强服务、谋发展,学会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抢风口、夺先机,推动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记者 刘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