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南谯区:“让更多人爱唱南谯民歌”
来源:安徽日报  |  2022-06-20 09:50:16

  “一路景点多,游客真不少,五湖四海都知晓……呦咦呦嚯嗨……”6月16日至17日,在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综合文化站民歌传习基地举办的民歌传习班上,不时传出原生态的民歌声和群众的欢笑声。《滁州一片新面貌》《幸福大柳我家乡》《山歌好唱口难开》等南谯民歌经典曲目,在一遍遍口口相传、切磋交流中,为更多人所传唱。

  “南谯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艺术,曲调欢快、抒情、风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出现‘十里秧棵百里歌,唱起山歌做生活’的动人景象。”大柳民间艺术团团长、非遗传承驿站志愿服务队成员王明华告诉记者,1957年3月,南谯民歌手胡文亮、李传江被安徽省选拔进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民间文艺汇演,民歌唱到了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作为地方特色非遗项目,曾有一段时间,南谯民歌传唱者寥寥无几。从2012年开始,南谯区借滁州市举办皖东民歌大赛、民生杯文艺调演、中国农民歌会等活动之机,挖掘、整理散落在民间的民歌曲目,并结合时代发展变迁,在词曲和服装、道具、唱腔、伴奏、伴舞等方面做适当创新,让南谯民歌重回人们的视野。“通过成立大柳民间艺术团、设立民歌传习基地、开办民歌传习培训班,鼓励扶持南谯民歌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景区,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并积极申报省级非遗,无论在传唱人数还是艺术水准上都有很大提升。”南谯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丁伯让对记者说。去年,大柳镇获评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今年5月,南谯民歌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大柳镇文化站老站长,今年75岁的王明华退休后继续为弘扬传承南谯民歌作着贡献。他挖掘整理了150多首曲目,其中20首重新填词,并成立大柳民间艺术团,把镇里的文艺骨干聚拢在一起,创作、排练、演出。“现在每年还要新创作几首,南谯民歌要传承下去,必须与时俱进。”王明华说。

  在南谯民歌传习培训班上,61岁的区级非遗传承人林占芝正教学员演唱经典曲目《过山鸟》,一腔一调、一颦一笑颇具大家风范。“以前在超市上班的时候就喜欢唱,退休后更是闲不住,不仅参加市里的文艺活动,还把南谯民歌唱到南京、合肥。”林占芝告诉记者,她1989年就拜第一代南谯民歌手胡文亮为师,1993年参加皖中南民歌大赛获得一等奖。“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人爱唱南谯民歌,让农村文化活跃起来。”

  家住大柳镇大柳社区的王玉梅天生一副好嗓子,过去唱过南谯民歌,后来因照顾家庭,10年没有再唱。“现在孩子都上班了,我空闲时间也多了。听说有南谯民歌传习班,正合心意,想着把歌再唱起来。”王玉梅学得认真,一曲《十把剪子调》赢得老师和学员们喝彩。(安徽日报 记者 罗宝 通讯员 黄玉才)

编辑:刘旭东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